概要:又如在讲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也设计了一组比较实验,让学生有一感性认识。实验1:在抽屉装木板上均匀铺20cm粘土,坡度15°,用水流冲击;实验2: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在太阳下晒干、捻碎,成粉状),坡度15°,用水流冲击;实验3: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15°,但上面铺一层草皮,用水流冲击;实验4: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30°,用水流冲击;实验5: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15°,用水流冲击,但水流增强。通过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探讨水土流失的情境和研究问题的氛围,为师生的充分交流创设了媒介;通过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实验的思想以及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即将探讨的水土流失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与经验(同等降水的情况下,土质不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不同;土质、植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也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标签: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http://www.wenxue9.com
又如在讲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也设计了一组比较实验,让学生有一感性认识。实验1:在抽屉装木板上均匀铺20cm粘土,坡度15°,用水流冲击;实验2: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在太阳下晒干、捻碎,成粉状),坡度15°,用水流冲击;实验3: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15°,但上面铺一层草皮,用水流冲击;实验4: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30°,用水流冲击;实验5: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15°,用水流冲击,但水流增强。通过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探讨水土流失的情境和研究问题的氛围,为师生的充分交流创设了媒介;通过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实验的思想以及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即将探讨的水土流失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与经验(同等降水的情况下,土质不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不同;土质、植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也不同)。
2、辩论型(角色扮演型):许多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都要牵涉许多的利益关系。如何让学生能全面的了解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角色扮演活动具有独特的作用。如在必修三“西气东输”中,将班级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正方和反方,并组成小组进行辩论“‘西气东输’工程对谁更有利?”通过学生预先查阅、讨论等准备,使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得到了很好的掌握,也理解了我国为何要进行一系列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同时,使整个课堂气氛变的非常活跃,学生思维也异常活跃,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讲到“交通线路布局”时,让学生进行了“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方案”,提供给学生一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资料,以及线路设计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模拟设计该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方案,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最终方案,并让学生寻求证据完善自己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掌握交通线路布局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观念。
3、知识竞赛型: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我们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这种心理,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讲到“可持续发展”这节时,我组织了一次有关环保的知识竞赛。我提前一个星期把有关此次活动的情况通报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进行环保主题的知识充电。竞赛情况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学生的热情非常之高,连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异常活跃。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答出了别人不知道的问题时,脸上露出的笑容,使他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4、角色互换型:平时上课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我在一个班尝试了角色互换,让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下听。在必修二教学时,我预先把全班按每组三人进行分组,每组都安排一节教材内容。在每节内容讲解前,先让本组推荐一名学生来“上课”,我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讲解。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提前自己学习,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以后的备课更充分。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都表现出喜欢这种模式,考试成绩也比其他班级优秀。
www.wenxue9.com
三、以探究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控制学习过程,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关心周围世界,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强责任感。
2、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搜索到的第一手资料来认识问题,体验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疑难情境。对于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应用到实践中去。除了能使学生获得“活”的知识外,探究式教学也是一个使学生运用、发展多种技能的有效途径。
3、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它不局限于一间教室或一所学校,也不局限于一门课和几本书。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世界发展产生影响。这一过程不但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澄清他们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上一页 [1] [2]
Tag:地理新课改,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论文,地理教学 - 地理新课改
上一篇: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