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化学教学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元素之压强实验设计» 正文

高中化学元素之压强实验设计

[03-23 02:02:5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化学实验   阅读:8760

概要:(3)无法确定,两处胶塞接口任一处不漏气都可能使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大于分液漏斗中气体的压强,水都不能连续滴入烧瓶。关闭弹簧夹a和c,再打开活塞b,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端胶塞,观察水能否连续滴入烧瓶(检查双孔塞);塞紧分液漏斗上端胶塞,关闭弹簧夹c,打开弹簧夹a,观察水能否连续滴入烧瓶(检查上端胶塞);若水均不能连续滴入烧瓶,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二、负压与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 喷泉现象是指极易溶于水的一类气体被水吸收时,或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被吸收剂吸收而由于气体分子数减少造成体系压强降低,体系负压使水发生倒流的现象。 例3、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H2SO4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右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www.wenxue9.com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 收集气体

高中化学元素之压强实验设计,标签:高中化学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题,http://www.wenxue9.com

(3)无法确定,两处胶塞接口任一处不漏气都可能使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大于分液漏斗中气体的压强,水都不能连续滴入烧瓶。关闭弹簧夹a和c,再打开活塞b,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端胶塞,观察水能否连续滴入烧瓶(检查双孔塞);塞紧分液漏斗上端胶塞,关闭弹簧夹c,打开弹簧夹a,观察水能否连续滴入烧瓶(检查上端胶塞);若水均不能连续滴入烧瓶,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二、负压与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

 

 喷泉现象是指极易溶于水的一类气体被水吸收时,或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被吸收剂吸收而由于气体分子数减少造成体系压强降低,体系负压使水发生倒流的现象。

 

例3、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H2SO4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右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www.wenxue9.com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 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的蓝色喷泉、红色喷泉说明反应先后生成了极易溶于水的碱性和酸性两种气体,所以A为氯化铵,B为氨气,C为氯化氢。

【答案】⑴NH4Cl ⑵碱石灰;向下排空气法⑶向上排空气法

2、安全实验防倒吸

例4:下列装置中,不适于用做HCl气体尾气吸收的是(     )   
    【解析】A装置由于漏斗具有较大的容积,气体易溶于水而形成负压而使烧杯内的液面下降,漏斗口将脱离液面,又由于水重力的作用而下降,很好地防止了倒吸;C装置中由于HCl气体不溶于CCl4,不会形成负压,因而也不会发生倒吸;D装置的原理与A相似,也不会发生倒吸;故答案为B。

 

三、压强与沸点

1、加压液化(沸点升高)

例5: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气体A和3 mol气体B,发生反应

A(g)+2B(g) 4C(g) +3D(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增大压强,A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试解释为什么A%随压强增大先增大后不变。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增大;但从303 KPa增加到404 KPa时,A%不变,平衡未移动,只能解释为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发生了改变,变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而这种变化的唯一原因就是在加压过程中某物质发生了状态的改变,观察反应中各物质分子数,加压使C液化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题化学教学 - 高中化学 - 高中化学实验


上一篇:高中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设计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