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正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03-20 21:45:5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8937

概要:生3:单位“1”都是原来每月用水吨数。生4:答案都是10%。师:大家说的都是两个问题的相同点,这两个问题又有什么不同呢?生5:第(1)题知道了单位“1”的量,是原来每月用水10吨,第(2)题没有直接告诉单位“1”的量,要先求。生6:第(1)题是直接除以10,第(2)题则是除以1与9的和。……在上面两个问题的后面再呈现已解决的问题:(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师:请再仔细观察,静静思考,第(1)(2)两题和第(3)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1:都是求“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生2:单位“1”相同,结果也相同。生3: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相差量除以单位“1”的量。生4:我认为不同的地方是前面两个问题知道了相差量,第(3)题不知道相差量。……师:你认为解决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问题时要注意什么?生1:要找准单位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教学片段与反思,标签: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wenxue9.com
  生3:单位“1”都是原来每月用水吨数。
  生4:答案都是10%。
  师:大家说的都是两个问题的相同点,这两个问题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5:第(1)题知道了单位“1”的量,是原来每月用水10吨,第(2)题没有直接告诉单位“1”的量,要先求。
  生6:第(1)题是直接除以10,第(2)题则是除以1与9的和。
  ……
  在上面两个问题的后面再呈现已解决的问题:(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师:请再仔细观察,静静思考,第(1)(2)两题和第(3)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1:都是求“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生2:单位“1”相同,结果也相同。
  生3: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相差量除以单位“1”的量。
  生4:我认为不同的地方是前面两个问题知道了相差量,第(3)题不知道相差量。
  ……
  师:你认为解决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生1:要找准单位“1”,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生2:要看清楚知道的是什么。
  生3:如果相差量知道了就直接除以单位“1”的量,不知道相差量就要先求相差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
  生4:单位“1”的量没有直接告诉也要先求。
  ……

www.wenxue9.com   【片段反思】
  练习的设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所谓保底就是通过练习要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做到基础人人过关;所谓不封顶就是通过练习要能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上述片段中,练习的素材相同,问题相同,只是条件表述不同,却充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第(1)题知道了相差量1吨和单位“1”的量10吨,直接用“1÷10=10%”就解决了问题,可以说是很简单。第(2)题同样知道相差量1吨和相同问题“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但是没有直接告诉单位“1”的量,要用“1+9”求出单位“1”的量,部分学生却在解答过程中绕了一大圈,教师并没有急于点拨,而是等待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简洁方法。通过比较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深化了对这类问题本质的理解。并再次通过对三道求“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问题的比较,固化了这类应用问题的本质,即都是用“相差量÷单位“1”的量”,区别只在于条件表述的不同。这样课本练习更加丰满厚实,同时又易于学生掌握,感觉到练习简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因此,我认为练习的组织宜在追问中走向深入,宜在比较中走向简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跟进追问,增加练习的含量,同时要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把握所学知识的本质,让练习变得更简单。这样简单的练习便会充溢理性,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讨论与思考】
  如何吃透教材中的练习?使教材中素材和形式单一的练习“做一做”有深度、有层次性?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简洁的情境是不是一定就好,简单的练习走向深入再回归简单是不是具有推广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如何“放大”教材中的练习?
  教材中紧跟例题而提供的“做一做”练习往往素材和形式单一,有些素材还会偏离学生的经验,这些都有待教师进行加工处理。怎样才能吃透这样的练习呢?我想关键是把握准教学的重点,围绕教学重点组织练习,深度挖掘练习的价值,通过追问将简单的模仿性练习引向深入,通过比较透视数学本质,让练习回归简单,就能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2、如何把握“放大”的度?
  只要吃透教材,动态组织练习,就能“放大”教材习题,挖掘出教材习题蕴含的价值。如何把握“放大”教材习题的度?我想练习的目的应该是厚实基础,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只要能确保练习保底的实效,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放大”是可以不封顶的,关键是教材习题“放大”后要逐层引导学生思维回归知识的原点。

上一页  [1] [2] 


Tag: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 - 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替代现象、分析及对策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