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正文

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03-22 23:09:0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阅读:8995

概要:(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 在这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因为在现行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师由命”,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进行了调查,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在学生课堂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3.8%,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他类行为的比重微乎其微,分别占1.7%、2.7%与1.8%。[4] 再看看我们的中学课堂,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堂的活跃程度反而下降,中学课堂尤其显得死水一潭。显然,这是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 现代教学方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课堂上学生感觉到自由和轻松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活跃、快乐、认真、有序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创造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机会[5]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要创设好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用自己亲切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没有距离感

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标签:初中物理新课程特点,初中新课程标准,http://www.wenxue9.com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

  在这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因为在现行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师由命”,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进行了调查,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在学生课堂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3.8%,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他类行为的比重微乎其微,分别占1.7%、2.7%与1.8%。[4]  再看看我们的中学课堂,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堂的活跃程度反而下降,中学课堂尤其显得死水一潭。显然,这是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

  现代教学方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课堂上学生感觉到自由和轻松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活跃、快乐、认真、有序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创造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机会[5]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要创设好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用自己亲切的语言去影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浙江有名数学教师在《在情境中猜想在探究中验证》中写到: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 ;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真正相信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6]

  这就充分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物理教学中同样讲究开放和合作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

  二、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包括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习题的讲解,一个实验的安排,看来好像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有人问,现在不也还是组织者吗?角色应该没有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新课标要求下的学习活动说起。


www.wenxue9.com

  我们的学习活动包括:探究实验,科技制作,分组讨论,课堂问答,科普写作,社会实践,个人练习等多种活动。与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活动大不相同。过去传统教学教师是主动的教,学生是被动的学,教师组织者的作用、方法、意识、效果以及组织的形式,都是比较单一的,目的是掌握已有的知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化,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目的是达到让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其次教师必须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艺术,使全体同学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而不仅仅是某些优生的专利,不是少数好学生参与了就达到了目的,而要看绝大多数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而且,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自主学习活而有序;学生的学习要有内容、有方法、有目标;使合作学习有章程、有顺序、有成效;从而使各种学习活动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每一种学习方法,每一个学习过程和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的设计和组织。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式,精心组织好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他们寻找与平面镜对称的像的位置,并引导学生逐步得出像与物的关系,而不是因为自主而放弃引导。要合作而具体指导,探究而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具体体现在:

  (一)成为问题情境的设计师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与此同时要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意识的前提。[7] 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创造性就象一粒种子,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因此,物理教师就要去创造这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经验和智慧的一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来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以《密度》为例来研究探究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可分以下两步进行:[8]

  一是明确物质的特性及其作用:

  (1)请学生辨认水和酒精,并说一说辨别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之所以能根据气味来区分物质,是因为气味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会存在不同的气味。

  (2)请学生辨认铜丝和铁丝,说出辨认的依据。然后教师讲解,根据颜色可以区分物质,则说明颜色也是物质的特性。

  (3)点拨:气味,颜色是物质的特性。此外还有密度等,也是物质的特性。特性即物质的某种能用来识别它的性质。


www.wenxue9.com

  二是提出问题:

  (1)取一小块铁、一大块铁、一木块。均用同种颜色的纸包住,且使小铁块的质量小于木块的质量,大铁块的体积大于木块的体积,请几个学生辨别。然后讨论: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2)引导:单看质量一个因素,或者单看体积一个因素无法区别物质时,要考虑是否同时看两个以上的因素。

  (3)点拨:如果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结合起来能识别物质,则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物质的一个特性。密度就是用质量和体积共同决定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特点,初中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 - 初中物理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