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通假字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无,山名,在浙江。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 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赋税徭役。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无不哺(bǔ)也———哺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无不歠(chuò) 也——歠通“啜”,给人水喝。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难道。 古今异义1.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丈夫二十不取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3.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4.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5.爪牙之士 爪牙之士:指武士,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
《勾践灭吴》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通假字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无,山名,在浙江。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
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赋税徭役。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无不哺(bǔ)也———哺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无不歠(chuò) 也——歠通“啜”,给人水喝。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难道。
古今异义
1.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丈夫二十不取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3.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4.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5.爪牙之士
爪牙之士:指武士,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大夫:官名。今指医生
7.广运百里
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
8.南至于句无
至于:到达。今用作介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9.乃至其父母
父母:父老兄弟。 今意为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名词的活用
A. 名词活用为动词
(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衣——穿
(2)宦士三百人于吴:宦——派遣做……的奴仆(本为官宦)
(3)必庙礼之:礼——恭敬地对待
(4)无不哺也:哺——给他食物吃(哺,干粮,泛指食物)
B.名词作状语
(1)又郊败之:郊——在郊外
(2)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动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1)今寡人不能——能力,才能(不能——没有才能)
B.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退——使……撤退(勉强释为打退,则不准确,因为原句是:“谋取而退”即:谋取划使吴退兵)
(2)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使……离开
形容词的活用
A.活用为名词
(1)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乏——物质匮乏的时候
(2)四方之忧: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3)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喜事
(4)耻——羞耻之心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洁其居:洁——使……洁(打扫干净)
(2)美其服:美——使……美(使他穿上漂亮服装)
(3)饱其食:饱——使……饱
(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使……暴露
判断句
(1)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吴国与越国,是相互仇恨、相互敌对、相互征战的国家。
(2)此寡人之罪也
--这是我的过错。
(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哪几个人的过错。
(4)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是我的过错。
(5) 此其利也。
--这是就是有利的啊!
省略句
(1)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省略动词宾语之。之--指代文种)
(2)(与之成)不可!(省主语--与越国订立盟约的事)
(3)纳之(于)太宰嚭(pǐ)(省略介词于)
(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5)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6)(勾践)无不?(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
倒装句
A 介宾短语后置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
(2)乃号令于三军曰
--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3)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
--又有于(将)此美者献之
B 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有何后?(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
又何求焉?
--求何焉?
是故败吴于囿
--是故于囿败吴
上一页 [1] [2]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兰亭集序》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