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01-19 02:37:15]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931

概要:关于“秦伯说”的解释“秦伯说”的“说”,一般都注为“同‘悦’,喜悦,高兴”。“‘_悦’”是对的;但把“悦”解释为“喜悦、高兴”就欠妥了。“悦”有“喜悦”和“悦服”两个义项。细揣“秦伯说”的文意:秦伯听了烛之武的话后,虽有“喜悦”之情,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意见,应解为“悦服”。《尔雅·释诂》:①“悦,乐也。”②“悦,服也。”郭璞注:“谓喜而服从。”“喜而服从”就是“悦服”。 从逻辑上推理,如果“说”为“高兴”的意向话,那么郑国签订了盟约就是高兴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所以“秦伯说”的翻译应是“秦伯(听后) 心悦诚服” 段解·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关于“秦伯说”的解释  “秦伯说”的“说”,一般都注为“同‘悦’,喜悦,高兴”。“‘_悦’”是对的;但把“悦”解释为“喜悦、高兴”就欠妥了。“悦”有“喜悦”和“悦服”两个义项。细揣“秦伯说”的文意:秦伯听了烛之武的话后,虽有“喜悦”之情,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意见,应解为“悦服”。《尔雅·释诂》:①“悦,乐也。”②“悦,服也。”郭璞注:“谓喜而服从。”“喜而服从”就是“悦服”。   从逻辑上推理,如果“说”为“高兴”的意向话,那么郑国签订了盟约就是高兴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所以“秦伯说”的翻译应是“秦伯(听后) 心悦诚服”

段解

  ·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文字读音

  1.秦军氾南:氾,fán   2.佚之狐:佚,yì;   3.夜缒而出:缒,zhuì;   4.君之薄也:薄,薄, báo,;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   6.共其乏困:共,gōng;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   8.夫晋:夫,fú(也有译为“发语词”);   9.阙秦: quē ;(也有标注 jué);   10.秦伯说:说,yuè,高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ǐ,逢,páng;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⑤jué 阙疑, 解除疑惑 (多闻阙疑)   5、微   ① 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 国势衰微。   ④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⑸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⑺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⑼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⑽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⑾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⑿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⒀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   ⒂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⒃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⒄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孔雀东南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