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正文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01-19 02:37:1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718

概要:文言整理一、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心:在内心。 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 危:危险的可能。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⑤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心:在内心。   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 危:危险的可能。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⑤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

四、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五、重点实词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六、句法   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七、成语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戒奢以俭

作品赏析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第一段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