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 在二十世纪后半,哈勃常数H0的值被估计约在50至90(km/s)/Mpc之间。哈勃常数的值曾是个长久而激烈的争议主题,Gérard de Vaucouleurs主张其值应为80而Allan Sandage则认为其应为40。1996年,由JohnBahcall主持,包含Gustav Tammann及Sidney van den Bergh的辩论以类似早期Shapley-Curtisdebate的模式举行,主题针对上述两个竞争数值。1990年代晚期,引进宇宙的λ-CDM模型,数值差异的问题被部分地解决。在此模型下,利用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进行的X光高红移群及微波波长的观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量度和光学调查皆测定哈柏常数的值为70左右。特别的是,Hubble Key Project(由Wendy L.Freedman博士主导,在卡内基天文台进行)进行最精确的光学测量,在2001年五月发表其最终估计值为72±8(km/s)/Mpc,此结果与基于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进行的银河系星群观测所测出的H0相当一致,具有
哈勃定律的常数测量,标签:天文知识,天文地理知识,http://www.wenxue9.com在二十世纪后半,哈勃常数H0的值被估计约在50至90(km/s)/Mpc之间。
哈勃常数的值曾是个长久而激烈的争议主题,Gérard de Vaucouleurs主张其值应为80而Allan Sandage则认为其应为40。1996年,由JohnBahcall主持,包含Gustav Tammann及Sidney van den Bergh的辩论以类似早期Shapley-Curtisdebate的模式举行,主题针对上述两个竞争数值。1990年代晚期,引进宇宙的λ-CDM模型,数值差异的问题被部分地解决。在此模型下,利用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进行的X光高红移群及微波波长的观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量度和光学调查皆测定哈柏常数的值为70左右。特别的是,Hubble Key Project(由Wendy L.Freedman博士主导,在卡内基天文台进行)进行最精确的光学测量,在2001年五月发表其最终估计值为72±8(km/s)/Mpc,此结果与基于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进行的银河系星群观测所测出的H0相当一致,具有相似的精确值。在2003年,利用WMAP所得出最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测定值为71±4 (km/s)/Mpc,而直到2006年,皆以70 (km/s)/Mpc,+2.4/-3.2作为测定值。因为1秒差距接近米,故在公制单位中H0的值约为(m/s)/m(Hertz)。从上述三种方法得出一致的测定值提供了H0测定值与λ-CDM模型有力的支持。
q的值被以Ia型超新星所制定的标准烛光观察标准所测量。该标准定于1998年,其值被定为负值。此举使许多天文学家感到惊讶,因为这暗示著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虽然哈柏因子随时间而递减;详见暗物质及λ-CDM模型)。
在2006年八月,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Chandra X光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来自NASA Marshall Space FlightCenter(MSFC)的研究小组观测得出哈柏常数的值为77公里每秒每百万秒差距(77km/sMpc;1百万秒差距等于3.26百万光年),不准量约15%。
2009.5.7,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最新的Hubble常数测定值,根据对遥远星系Ia超新星的最新测量结果,常数被确定为(74.2± 3.6)km/(s*Mpc),不确定度进一步缩小到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