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天热容易口干,少喝水更是老觉得渴。可你若没怎么出汗,一天喝上八杯水却照样口干舌燥,那就得注意了,多关注整理的生活小常识对你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最近,小陈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到中医院一看,才知道是“秋燥”作怪!“秋燥属于温病的一种,在秋季才会出现。”广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戴莲仪说,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气候变化了,人体也会相应改变。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若为燥邪所侵,则易导致口干舌燥、干咳少痰。而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与大肠相表里”,故又常见鼻出血、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秋燥”是个笼统的说法,细分下来包括外燥和内燥,而外燥又可以分为温燥和凉燥。戴莲仪主任说,外燥主要由气候干燥引起。“初秋广州气温仍然较高,以温燥多见,除燥之外还有热证,主要表现为口干感很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舌苔薄黄,小便较黄等;深秋天气较凉,干燥更盛,则多为凉燥,除燥之外兼有寒证,如怕
防秋燥怎么办吃什么好如何防秋燥症食 口干舌燥 提防秋燥缠身(图),标签:日常生活小窍门,生活小窍门大全,http://www.wenxue9.com天热容易口干,少喝水更是老觉得渴。可你若没怎么出汗,一天喝上八杯水却照样口干舌燥,那就得注意了,多关注整理的生活小常识对你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最近,小陈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到中医院一看,才知道是“
“秋燥属于温病的一种,在秋季才会出现。”广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戴莲仪说,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气候变化了,人体也会相应改变。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若为燥邪所侵,则易导致口干舌燥、干咳少痰。而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与大肠相表里”,故又常见
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
“秋燥”是个笼统的说法,细分下来包括外燥和内燥,而外燥又可以分为温燥和凉燥。戴莲仪主任说,外燥主要由气候干燥引起。“初秋广州气温仍然较高,以温燥多见,除燥之外还有热证,主要表现为口干感很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但是,像糖尿病、甲亢的患者本身
出现“秋燥”如何调理?
“秋燥”在中医看来是一种病,却并不是非治疗不可。大多数时候,通过饮食、作息、运动以及药物的调理便可使“秋燥”得到改善。《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秋季不宜过分剧烈运动和出汗,不宜劳累,应早睡早起,收敛精气。同时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 清润的食物。油炸、煎烤以及狗肉、羊肉、鹿茸等温燥食物要少吃,难消化的食物不利脾胃,也要浅尝辄止。
药疗方(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疗凉燥。
2.治疗温燥。
①
② 清燥润肺汤:桑白皮15克、石膏(先煎)15克、甘草6克、太子参15克、阿胶(另外融化)10克、麦冬10克、北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可用于肺部症状较明显,如咳嗽较多,痰中有血丝。
③ 增液汤: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可用于大肠症状较明显,如便秘。
食疗方(每周一至两次):
1.清补凉:煲水喝或加瘦肉、鸡肉煲汤,有清热润燥的功效。
2.南北杏煲猪肺汤:滋阴润肺止咳
3.西洋参、枸杞:煲汤或泡水,益气生津,养阴润燥。
4.川贝炖雪梨:雪梨去核,加川贝6克放入雪梨中隔水炖,炖好后连水、雪梨、川贝同吃,润肺止咳。
5.百合莲子羹、双耳汤、茅根甘蔗水、胡萝卜荸荠甘蔗水均有润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