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正文

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03-20 17:25:55]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阅读:8213

概要: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3、喻证法(讲道理):形

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标签: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好方法,http://www.wenxue9.com
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www.wenxue9.com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上一篇:中考语文丢分的六种不良答题习惯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