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简要概括出一个事件。△文体上包含的广义范围“一般记叙文、回忆录等纪实体裁;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记叙文体系的相关知识如下:1.记叙的对象。(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上。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上。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3)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分析时注意:A.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尤其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寓情于景、托物抒情的。B.分析写景运用的联想、想像、修辞等手法及其作用。(4)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时要多注意:A.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B.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标签: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记叙文阅读题,http://www.wenxue9.com
△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简要概括出一个事件。
△文体上包含的广义范围“一般记叙文、回忆录等纪实体裁;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
△记叙文体系的相关知识如下:
1.记叙的对象。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上。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上。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3)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分析时注意:
A.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尤其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寓情于景、托物抒情的。
B.分析写景运用的联想、想像、修辞等手法及其作用。
(4)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时要多注意:
A.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B.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C.联想、想象、象征写法的运用。
2.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章要素,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进一步理解作品主题。
3.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络,是它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记叙的线索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2)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3)以人为线索,或以人物行踪转移、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人物成长历程等为线索。(以某人的见闻视角为线索时,该人物叫做“线索人物”。)
(4)以事情的发展为线索。
(5)以物(道具)为线索。
(6)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或主线、副线。
4.记叙的顺序(或称“记叙的方法”)。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分析记叙顺序,就是搞清事情的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顺叙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记叙得一清二楚。
(2)倒叙是先写后发生的事,再写先发生的事。这样安排顺序可以引人入胜,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3)插叙是记叙过程中插入的与前文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它的作用是交代背景、来历、原因等。
注意:另有“补叙”的说法,其实是“插叙”的一种,一般放在主要事件之后。
5.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主要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有时,在特定情境下为了抒发强烈情感的需要,可临时转换为“第二人称”。
(1)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这种写法便于展开情节,也便于对作品中每一个人物进行心理描写,行文比较自如。
(2)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这种写法可以使表达收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的效果,也便于通过"我"来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要注意:第一人称不可以直接写"我"以外的其他人的心理活动。)
www.wenxue9.com
6.记叙的详略。
一般地说,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应该详写,与中心有些关系又不能不写的地方应该略写——即“主详次略”原则;不易为人所知的详写,反之则略写——即“生详熟略”原则。
我们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着力分析详写部分,这样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中心思想。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为了突出和深化中心,增强表达的效果,也常常辅以“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启迪,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直抒胸臆的作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通常是指文章“局部”表达上所用的技巧和方法,如:联想、想象,象征、对比,铺垫、衬托(烘托、反衬)、渲染、讽刺,欲扬先抑等手法(其中“对比”又属于修辞手法的范畴)。这些表现手法如运用恰当,往往能突出文章中心,并形成文章特色。
9.小说知识的要点。
(1)分类:
篇幅上分“小小说(袖珍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内容上分“神话小说、现实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儿童小说”。
(2)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包括人物性格特点、人物描写方法。
A.人物性格特点:包括思想品格、习惯脾气、身份地位、经济状况等人的各种社会属性特征。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可透视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B.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4+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描写服务于表现中心的需要:或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事件意义)和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物的描写,来强调、突出主要人物、事件的内容)。
▲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A.“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景物等)”的作用有三:①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②表达人物心情;③渲染环境气氛。//自然景物的描写角度有:①视觉②听觉③味觉④嗅觉⑤触觉⑥联想、想象。
===B.从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来认识,其中“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是主要的。
10.散文知识的要点。
(1)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散”在选材上可描述各种与中心相关的内容,“散”在写法上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线索:以事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人为线索、以情为线索。
Tag: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记叙文阅读题,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记叙文阅读
上一篇:中考现代文说明文阅读掌握5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