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正文

《孔雀东南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01-19 02:37:1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156

概要:全诗赏析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

《孔雀东南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全诗赏析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词类活用

  1.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   2.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3.交广市鲑珍 (名词“市”作动词:购买)   4.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5.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6.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7.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8.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10.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11.以此下心意 (“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12.戒之慎勿忘 (“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1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伤”,名词作动词:哀悼)

特殊句式

  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   2.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3.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   4.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   5.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一词多义

  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既相许和(代“他”;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相见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   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物物各自异(无意;助词)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谢   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若   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意   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迎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结   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遣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会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