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基础知识为唐僧正身之说» 正文

为唐僧正身之说

[01-18 19:32:4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142

概要:终成大家,彪炳万世玄奘历时17年的西域之行,历游110余国,不光参师学法,还传播我中华文明,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在其之后,不少国家又进一步加强了和唐的交流互访。在印度学习期间,玄奘自学了印度语和梵文,并在进一步研究佛学的基础上写了《会宗论》,《制恶见论》等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名著佛经。学成归来后的玄奘,不光随身携带了六百五十七卷佛经,还带回了佛主真身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三个,檀佛像四个。回到唐都,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四部、共一千三百多卷(共计1300万余字)。他还把把印度「法相宗」传入我国,并开创了「唯识大乘教」即法相宗,成为法宗的第一位大师。为了储存经书,他还亲自设计监造大雁塔,现已成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点,可谓造福后世。同时,玄奘把在西域见闻通过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录成一部名著即《大唐西域记》,书里记述了他亲自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凤俗。对太宗控制西域,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对后来高宗平定西突厥,使大唐控制西域达百余年起到关键作用;后来被各国翻译,广泛流传,成为今天研究印

为唐僧正身之说,标签:语文学习,http://www.wenxue9.com

终成大家,彪炳万世

玄奘历时17年的西域之行,历游110余国,不光参师学法,还传播我中华文明,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在其之后,不少国家又进一步加强了和唐的交流互访。在印度学习期间,玄奘自学了印度语和梵文,并在进一步研究佛学的基础上写了《会宗论》,《制恶见论》等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名著佛经。学成归来后的玄奘,不光随身携带了六百五十七卷佛经,还带回了佛主真身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三个,檀佛像四个。回到唐都,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四部、共一千三百多卷(共计1300万余字)。他还把把印度「法相宗」传入我国,并开创了「唯识大乘教」即法相宗,成为法宗的第一位大师。为了储存经书,他还亲自设计监造大雁塔,现已成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点,可谓造福后世。

同时,玄奘把在西域见闻通过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录成一部名著即《大唐西域记》,书里记述了他亲自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凤俗。对太宗控制西域,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对后来高宗平定西突厥,使大唐控制西域达百余年起到关键作用;后来被各国翻译,广泛流传,成为今天研究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由于阿三一贯的散漫和无序,加上宗教冲突和战争(莫卧儿王朝极力推行伊斯兰教,对其他宗教采取了毁灭性的摧残),阿三的历史曾经一篇黑暗,他们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也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甚至不知道1500年前后自己的国土上发生了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印度的殖民者英国人知道了玄奘,当时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先被翻译成法文,紧接着译成英文,以亚历山大.康林汉姆为(印度首任考古局长、英国人)代表的英国人按图索骥,先后发掘出了鹿野苑、菩提伽亚、库什那伽、兰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历史古迹,就连现金阿三们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现阿三的国徽),也是根据这本史料发掘出来的。从此,阿三祖先的这段被尘封千年的辉煌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难怪英国人要说:“我们无论怎么夸大玄奘的贡献都不为过,中世纪的印度历史一片漆黑,他是唯一的亮光”。

另据考证,阿三的国名也取自玄奘。在唐朝,“印度”是月光的意思,玄奘把这个自己喜欢的国家称为“月光之国”即印度。





参考资料:

1、《大唐西域记》

2、《国家人文地理》<鹿野苑,在中国历史礼寻找到的城市><瓦拉纳西,比历史更古老的城市>

3、《玄奘之访印度及其贡献》

4、《中华人、玄奘大师》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初唐人物随笔
《为唐僧正身之说》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