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文学鉴赏心与弦声共憔悴» 正文

心与弦声共憔悴

[01-18 19:51:59]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文学鉴赏   阅读:8305

概要:心与弦声共憔悴——《憔悴的弦声》读后湖北黄冈黄梅县第一中学 黄智平 一千多年前,在一个不朽的夜晚,面对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浔阳江的悠悠江水,音乐,让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我们永远记住了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琵琶行》。无独有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叶灵凤用包含深情的笔,记录下了一曲时断时续的三弦哀音,久久飘荡在心灵的天空,沾湿了读者的脸庞。那是怎样的弦声?那是怎样的心曲?百花凋谢之时,让我们走进《憔悴的弦声》所构筑的艺术大厦,透过飘落的枯叶,去追寻远逝的足迹,去剖析作者给我们人性的启示。和弦共奏伤心曲 《憔悴的弦声》是一曲哀婉的乐章,作者匠心地给全文布置了伤心的背景,一个消散了喧哗和沉寂的处所。诗化的语言,具有音韵美。该文语言凝练、洁净、整齐,“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头发与面部分不清的模糊的一团,曳着街灯从树隙投下长长的一条沉重的黑影,慢慢的在路的转角消灭”一句,错落有致,珠圆玉润,读起来抑扬顿挫,如奏着的伤心曲,令人赏心悦目,低回唱婉。复沓的结构,具有一唱三叹之美。“每天,每天……”结构相同的句子在全文中出

心与弦声共憔悴,标签:文学欣赏,http://www.wenxue9.com

心与弦声共憔悴

——《憔悴的弦声》读后

湖北黄冈黄梅县第一中学  黄智平

 

    一千多年前,在一个不朽的夜晚,面对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浔阳江的悠悠江水,音乐,让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我们永远记住了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琵琶行》。无独有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叶灵凤用包含深情的笔,记录下了一曲时断时续的三弦哀音,久久飘荡在心灵的天空,沾湿了读者的脸庞。

那是怎样的弦声?那是怎样的心曲?百花凋谢之时,让我们走进《憔悴的弦声》所构筑的艺术大厦,透过飘落的枯叶,去追寻远逝的足迹,去剖析作者给我们人性的启示。

和弦共奏伤心曲  《憔悴的弦声》是一曲哀婉的乐章,作者匠心地给全文布置了伤心的背景,一个消散了喧哗和沉寂的处所。

诗化的语言,具有音韵美。该文语言凝练、洁净、整齐,“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头发与面部分不清的模糊的一团,曳着街灯从树隙投下长长的一条沉重的黑影,慢慢的在路的转角消灭”一句,错落有致,珠圆玉润,读起来抑扬顿挫,如奏着的伤心曲,令人赏心悦目,低回唱婉。

复沓的结构,具有一唱三叹之美。“每天,每天……”结构相同的句子在全文中出现了三次,以这两句话开头,是为了引出“曳着街灯从树隙投下长长的一条沉重的黑影”的“她”在我楼下走过、我感觉到她断断续续信手拨出的零碎的弦响中流露出无限的哀韵;中间以这两句话过渡,表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更没有听见她的弦声;以这两句话结尾,表明我因对她的“牵挂”而产生的莫名的伤感。三句看似重复的话语,既是全文的结构线索,更是“楼上人”情感起落的标志。

零碎的哀音,具有旋律之美。楼上人最先感知“楼下人”的存在,便是三弦的哀音“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徘徊着”,“无限的哀韵”、“凌乱的弦声”弥散在《憔悴的弦声》整个空间,楼上人每天聆听着这哀音,弦声越来越凄切,心情越来越婉伤。

意象构建蜃楼美  “秋”作为一个原型意象本身就包含了萧瑟与凋零的意蕴,作者置故事于“秋”中,便获得了更深远的意义:“秋”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秋”影射了年华的流逝,“秋”见证了人事的沧桑……

作者笔下的“秋”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文章从新秋写到晚秋,预告了秋光的“老去”,老去的又何尝只有“秋光”,陪秋光一同老去的还有愁人,人在愁闷和寂寞里老去了心情。是“秋”让女主人公由“颠倒众生的丽姝”变成作者眼前移过的“沉重的黑影”,因此,“秋”为作者对于无情年华如流水东流的感慨提供了恰当的背景。

作者借“秋”的外在表征,如:“光脱的秃干”、“缤纷的落叶”、秋雨、秋风等,极力营造一种萧瑟的氛围,既体现了人物的心绪,更暗示了人生的遭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着关切:她是无名的落魄的江湖艺人,还是饱受摧残的知识分子?我们仿佛见证了岁月对她无情的剥蚀,急于去解读“她”的故事,心头溢满人事变化的苍凉之感。

作者笔下的“秋”不是很具体的时间,具有情境的模糊性特征。主人公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你我的身上,使任何时代读者读起来都很“亲切”,与之产生共鸣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   黑色的人影是一个不再年轻的女人,在楼上人看来,她的头发和面部只是模糊的一团;信手拨出的弦响不算动听,在楼上人听来,只不过是断续和零碎的哀音。但正是这模糊的面容,吸引着楼上人每天倚窗眺望,正是这零碎的哀音,吸引着楼上人每天凝神聆听。当黑影不再时,楼上人无限失落;当弦声不再时,楼上人低回惆怅……“她”以独特的魅力牵引着楼上人,她的魅力何在?

楼上人关注“她”首先关注她的弦声,因为“她的三弦的哀音便像晚来无巢可归的鸟儿一般,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徘徊着”,“她”用一首没有曲谱的零碎的哀音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这音乐缩短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楼上人从弦声里找到了思乡的知音、找到了思乡的慰藉。

[1] [2] [3]  下一页


Tag:文学鉴赏文学欣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文学鉴赏


上一篇:《赤壁赋》的“美人”意象
《心与弦声共憔悴》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