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叶圣陶作文教学的50句名言» 正文

叶圣陶作文教学的50句名言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280

概要: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作者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作者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29.有许多文章,作者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

叶圣陶作文教学的50句名言,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
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作者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作者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29.有许多文章,作者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的部分。完全不拿出意思来并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把意思隐蔽在文章的背后。那隐藏着的和包含着的意思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读者自己从文章中发现了意思,其明白和感动的程度,比直接从作者那里接受意思更要深切。所以,有了一个意思,要不要老师拿出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部分,这又是动笔以前应该斟酌的一件事情。
30.古今的传记中间,像(《差不多先生传》)这样创造出人物来写成的也有好些篇。作者写这种传记大抵寄托着一种意思,不把意思说破,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用和“寓言”相仿。读了一般的传记,结果是认识了世间实有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读了像《差不多先生传》那样的传记,结果是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思。
31.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待人接物也有他的态度和方法。把这些综合起来,人家对他就有更深切的认识,不仅是声音,是面貌,凡是一言一动,都觉得印着他的标记:这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的人。
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3.一般人往往以为幽默就是说俏皮话,嘻嘻哈哈,乱扯一顿,要不就是讽刺,对人生对社会来一阵笑骂和嘲弄。这却无论如何是一种误会,幽默绝非如此。
34.然而报告文学却教报告书和文学结了婚。应用文的报告书,一般读者往往懒得看下去,因为不看下去也会知道无非这一套。而报告文学可不然,读者向被吸引住了一般,纵向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35.(报告文学)不是事务上的应付。作者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这一方面的情形不只是几个人的身边琐事,而是有关于社会全体的大事。一种强烈的欲望激动着他,必须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诉大众才行,不然就像在饥饿的人群中间私自藏下多余的饭,是不可饶恕的自私的行为。于是他提起笔来。他站在大众的客观的立场,视野广大,见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实情况。
36.写什么呢?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所以,议论怎样推行新生活,怎样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如叙述曾经经历过的某一桩事情,不如抒写对于本乡本镇的感情。这些还只是限于个人方面。弱国能够推广开来,把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为写作材料,那就更有意义了。
37.因为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那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作者的基本品质。
38.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又是一种态度。······只觉得作者怀着一颗热烈的心,那心的跳动绝不比请愿学生弱一分一毫,但是他却把它按捺住了,只用一些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越平淡,越是耐人寻味,于是我们受到了深切的感动。
39.作序文也是同样情形,如果你只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话,就大可不写,读者也大可不读。
40.以通常说法,做文章要“言之有物”。写仪式(指演讲词)的文章既然是被动的,就不免要“无中生有”。在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寄居在那里的,知识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可以做到不露一点儿牵强的痕迹,和柱中的作文章并无二致。所以,平时的几句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积聚在那里,“无中”决“生”不出“有”来。·····仪式的文章不是可以随便敷衍的。第一,要有意思。第二,必须切合当时的情景。
41.所以写旅行记和写日记一样,第一得先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需的事情。写旅行记和写日记都不能做全部的记录,只能从一连串的生活中间选择若干部分来写。
42.什么叫当时的感觉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许多事物环绕着。这许多事物并不逐件逐件闯进我们的意念,对于我们,大部分是虽有如无。唯有引得我们的注意的几件,我们才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而且同样一件事物,只因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在他感觉它的时候也就见得不同。不问那事物在别的时候怎样,只说这一回感觉它的时候怎样,这就是所谓当时的感觉。
43.写文章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人家,能够捕捉当时的感觉,顺次卸下来,就是人家如临其境······至于文艺,注重在叫人家感动,叫人家欣赏,适宜用后一种方法。有修养的作者能够像写出自己当时的感觉那样写出来,使读者随时有如临其境的乐趣。
44.描写不是死板地照抄实际事物。用适当的文字,把事物的外面的和内面的特质表达出来,是人家认识它的整体,这才算描写到了家。
45.描写人物以描写他,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足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写的虽是人物以外的环境,而着眼点却在衬托出人物的性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桥边的老人》主旨
《叶圣陶作文教学的50句名言》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