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语文教学指导: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文

语文教学指导:一石激起千层浪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442

概要:一石激起千层浪 张春江 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无效教学行为占用了师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现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提问成为最常使用的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只有真正做到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就能走出“满堂灌”的窠臼,也才能最终摆脱语文课堂“花时多,收效微”的命运。 就可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互动效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说我们语文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就像一粒石子,而在座的学生就像是一潭池水,当你把“石子”(问题)扔向这个池塘(学生)时,这个池塘(学生)如果能激起轩然大波(学生踊跃思索、讨论、发言)时,那就是产生了所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像在一潭微波不现的静水中投下一枚小石子,随即激起层层的涟漪,并不停地荡开去、荡开去,那么语文课将一定是成功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更要备学生,掌握学情,学生的基础薄厚,智力

语文教学指导:一石激起千层浪,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张春江
    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无效教学行为占用了师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现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提问成为最常使用的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只有真正做到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就能走出“满堂灌”的窠臼,也才能最终摆脱语文课堂“花时多,收效微”的命运。 就可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互动效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说我们语文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就像一粒石子,而在座的学生就像是一潭池水,当你把“石子”(问题)扔向这个池塘(学生)时,这个池塘(学生)如果能激起轩然大波(学生踊跃思索、讨论、发言)时,那就是产生了所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像在一潭微波不现的静水中投下一枚小石子,随即激起层层的涟漪,并不停地荡开去、荡开去,那么语文课将一定是成功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更要备学生,掌握学情,学生的基础薄厚,智力差别,勤奋懒惰,感受、理解、领悟能力都是在备课室考虑的。问而不答、启而不发是语文老师最大的苦恼,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出的问题或谈论的话题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共鸣,就不愁学生没有反应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
“总括性”的提问恰恰能很好地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达成“纲举目张”的效果。'巧'设问题,发一'问'而动全文,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飞跃,相对而言,高中语文的知识量大,内容多,高中语文不能像初中那样细嚼慢咽,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也需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站在文章整体的高度来把握主题,让学生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全文的能力。从心理学上讲,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处于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因此,对于高中语文的提问应该从大处着眼,不应过细,也无需面面俱到。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选准切入点,巧设'主问题'。任何一篇课文,可圈可点之处不止一处,教师必须紧扣课文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口,能以点带面、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的'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快速地整体把握课文。既能避免毫无实用价值的'满堂问',避免'急'、'浅'、'碎'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快速有序地学习课文,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附词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重要的是抓住纲领,举'纲'以张'目'。
1、以'题眼'设'主问题'。
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扣住题眼'刺'设计了问题:荆轲刺秦需做哪些工作?是不是无可或缺?
2、以'文眼'设'主问题'。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只要慧眼识'窗',设计'主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囚绿记》时,囚字的写法?为什么囚绿 ,引发学生整体思考。
3、以'线索'设'主问题'。
以课文的'线' 设'主问题',顺藤摸瓜,使课文条理化。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理出线索,寻找作者的感情变化,转折点.很快学生的着眼点就停留在了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上。文意也就迎刃而解了。
4、以关键词句设'主问题'。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可抓住文章末句'君知之?',君亦知之'“君知其难”中的知字让学生通读课文,展开辩论,探讨用意,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烛之武出色的语言艺术。从这个字展开,全文的很多问题也很自然的一一带出,学生的体会也就顺理成章。整堂课学生表现活跃,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每一个学生用心思考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打破学生思想的平静。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