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500

概要:3.以质疑精神习得创造思维质疑,就是前人肯定的事和观点,要敢于怀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按照斯皮策的“动机情境论”中学习要“富有挑战性”的观点,质疑无疑是训练激发创造思维的好战术。要对《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质疑可以有以下三种作法。第一,可以超越前人,以前人促今人。我们的前人应该是贾祖璋,贾祖璋既肯定又部分否定地质疑了白居易对荔枝生态的描述,如果我们只是去质疑白居易为何会错,那么我们还是停留在贾祖璋写此文的思维上,充其量停留在理解课文的意思、作者的意图上。当年贾祖璋证实的事,我们只不过是把它演绎了一遍,别无新意。如果我们想,白居易是真的错了吗?这就完全不同了,我们是对权威怀疑了,挑战了。如白居易说“壳如红缯”,贾祖璋说,壳表面是粗糙的,缯是丝织物,是滑润的,粗糙的怎么能用缯比喻呢?显然,贾祖璋认为忽略了触觉写壳,白居易是错了。但是如果再想一想,白居易是诗人,诗人的想象世界是无奇不有的,白居易不是那么写实,从触觉错觉到了视觉,红的感觉让他有滑润之感,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将错就错,把它看作文学上的一个“错觉”的典故呢?或者说不是近景,是远景,远望是无法触摸的,红色的一片,只是

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3.以质疑精神习得创造思维质疑,就是前人肯定的事和观点,要敢于怀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按照斯皮策的“动机情境论”中学习要“富有挑战性”的观点,质疑无疑是训练激发创造思维的好战术。
  要对《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质疑可以有以下三种作法。
  第一,可以超越前人,以前人促今人。我们的前人应该是贾祖璋,贾祖璋既肯定又部分否定地质疑了白居易对荔枝生态的描述,如果我们只是去质疑白居易为何会错,那么我们还是停留在贾祖璋写此文的思维上,充其量停留在理解课文的意思、作者的意图上。当年贾祖璋证实的事,我们只不过是把它演绎了一遍,别无新意。如果我们想,白居易是真的错了吗?这就完全不同了,我们是对权威怀疑了,挑战了。如白居易说“壳如红缯”,贾祖璋说,壳表面是粗糙的,缯是丝织物,是滑润的,粗糙的怎么能用缯比喻呢?显然,贾祖璋认为忽略了触觉写壳,白居易是错了。但是如果再想一想,白居易是诗人,诗人的想象世界是无奇不有的,白居易不是那么写实,从触觉错觉到了视觉,红的感觉让他有滑润之感,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将错就错,把它看作文学上的一个“错觉”的典故呢?或者说不是近景,是远景,远望是无法触摸的,红色的一片,只是心理一片滑润的感觉而已,况且现代科技的发达,绸子早已有凹凸不平的阴阳花纹的,手感也是挺滑润的,也有凹凸不平,摸上去手感粗糙的绸子,以其独特的制造方法,被顾客格外看好,所以说凡丝织品并不都滑润。这时我们就会想到白居易没有错。白居易居然挺超前,一错竟错出个千年以后的事也预料了。也许是白居易借助美妙的想象。我们惊讶诗人的想象和千年以后事的巧合,不禁领悟到想象与创造、社会发达之关系。这便是推倒前人的做法。我们在得贾祖璋之神之后又有了自己的魂,不是更好?
  第二,对举例考证性引用质疑。本文在说明荔枝的栽培历史时引用了一些资料,如《三山志》引宋徽宗和文征明的诗句,列举荔枝北移失败的史例,以证实荔枝性喜温暖,畏惧霜寒,“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质疑:汉武帝移植荔枝不成功迁怒养护人,对他们施以极刑之史实。宋徽宗写诗吹嘘移栽成功,实际上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的史实。以此考证汉武帝的个性缺陷,宋徽宗的以偏概全的做事作风,甚至还能联想,对现在曾一时盛行的浮夸风作个历史的追溯,发觉有惊人的相似。文中为说明荔枝生产的悠久历史,考证历史记载的书籍,有13种之多,其中提到蔡襄的《荔枝谱》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说明记载荔枝的历史资料丰富,我们可以由此质疑,生态观念似乎不是今人的专利,它在我国古代己受到重视。如此不一,师生共谈,发掘内涵,这便是绕前人的做法。
  第三,对学生进行挑战,我设计的话题是:①白居易尚有错;②贾祖璋尚年少(贾祖璋对荔枝质疑早在小学读书时);③我已成人,我想过什么,怀疑过什么,想证实什么?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便是以前人促今人的做法。为配合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完毕后,我安排了写作教学,设计写作题目包括:伟大产生于细微之中、白居易尚有错、学问在于质疑。因为有课堂教学作铺垫,此次作文比较成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一堂课让他们感受到了搞学问的气氛。我认为这得益于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我想创造思维离我们不远,要引导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应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做起。
  编辑短评:本文探讨的是一个较新鲜的话题。作者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有深度和高度,同时又紧密联系实际,求真务实,避免空谈。以培养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富有时代意义,文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略嫌不足的是体会语言的微观教学少了些。(刘真福)
摘自:《教学研究》2002.3 
 



上一页  [1] [2]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论文)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