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正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03-20 20:45:1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553

概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

小学一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内容标准,标签: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http://www.wenxue9.com
                            小学一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
  【1】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 ,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关于除法: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参见例6]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7]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案例
  例1 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2 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
  例3 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 如将报纸的一个版面折成若干等份,通过其中一份的字数来估计整个版面的字数。
  例4 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说明 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
  例5 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例6 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
  例7 估计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字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例8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图形或数字,并说明理由: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1] [2]  下一页


Tag: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数学教学 - 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