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首套课本开篇课文是《太阳底下花儿红》“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新中国首套小学语文的开篇课文《太阳底下花儿红》。这套小学语文课本是1949年秋,由叶圣陶等人以老解放区“国语”课本为基础编写,延续了解放区浓烈的革命气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尽可能统一的典范文章”,成为此后十数年教材编撰的原则,大批革命文学进入小学课堂:《南泥湾》、《冀中的地道战》、《黄继光》……无数当年的小学生,至今难忘“八角楼上”。建设新中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成就题材”,也是当时小学语文的热点篇目。1960年江苏小学语文试用课本中,就有《参观地下铁道》、《南京长江大桥》,以及《晒新谷》、《新式农具送下乡》。“养猪好,猪浑身都是宝。养牛好,耕田出力真不少。”南京陈海鹏先生回忆,当时
小学语文课本的变化,标签:课堂教学艺术,小学课堂教学艺术,http://www.wenxue9.com
新中国成立初期首套课本开篇课文是《太阳底下花儿红》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新中国首套小学语文的开篇课文《太阳底下花儿红》。
这套小学语文课本是1949年秋,由叶圣陶等人以老解放区“国语”课本为基础编写,延续了解放区浓烈的革命气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尽可能统一的典范文章”,成为此后十数年教材编撰的原则,大批革命文学进入小学课堂:《南泥湾》、《冀中的地道战》、《黄继光》……无数当年的小学生,至今难忘“八角楼上”。
建设新中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成就题材”,也是当时小学语文的热点篇目。1960年江苏小学语文试用课本中,就有《参观地下铁道》、《南京长江大桥》,以及《晒新谷》、《新式农具送下乡》。“养猪好,猪浑身都是宝。养牛好,耕田出力真不少。”南京陈海鹏先生回忆,当时不少课文,如同儿歌,朗朗上口。他轻轻吟诵《三过黄泥坡》:“前天路过黄泥坡,黄泥坡上草成窝……昨天路过黄泥坡,黄泥坡上人马多。千军万马齐开荒,梯田块块遍山坡。”
上世纪70年代没有统一语文教材老师自编语法故事
“‘革命形势’瞬息万变,今年的课本到了明年就跟不上形势,老师不敢讲,学生不敢学,区里只好自己油印教材。”陈海鹏的回忆,为十年“文革”添上注脚。
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17年的教育被全面否定,人民教育出版社横遭解散,编辑下放劳动,各地纷纷自编“革命教材”,每个省,甚至部分县区都可以自编教材。
“学校没什么教材,”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退休特级教师袁浩回忆说:“当年教语法,我把语法编成故事,编成儿歌,孩子们喜欢听。比如,讲明喻、暗喻、借喻,就编了小诗歌,‘清除四害挽狂澜,革命航船破浪行。山歌好比春潮涌,党是英明引路人。’我的学生后来说,‘老师,你把语法都教了,上了高中、大学,都不用学了。’”
上世纪80年代“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外国文学逐渐增多
“春风吹,天气暖。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对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课《春天》,再熟悉不过了。医治“文革”创伤,改革开放破冰,欢乐回到人们脸上,小学语文重现了久违的轻快文字:《小燕子》、《桃花苹果花海棠花》、《小蝌蚪找妈妈》。
“课本上说‘电灯、电话,电的用处真是大’,那时我还没见过电灯,经常看着书上的插图出神。”1981年,王昆刚上小学一年级,“桌子是长木板,凳子是长木板”,条件再艰苦,难改王昆对语文课本的痴迷。
www.wenxue9.com
教育回归自我,政治宣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幅减少,而古诗、外国文学明显多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耳熟能详的《画》,出现在了1978年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锄禾》、《春晓》、《咏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在小学课堂也朗朗响起。《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凡卡》、《月光曲》,此类描绘西方社会的文字,为孩子打开了了解异域的窗口。而一些童话和寓言,如《农夫和蛇》、《狐狸和乌鸦》、《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则令几代人终身回味。
21世纪传统文化得到偏爱“神七”“飞入”课本中
“敌人投放燃烧弹,为何只烧到邱少云?战友怎么都知道他被烧死?要不,发起总攻时,怎会漫山遍野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幼时念过《邱少云》,后来讲过《邱少云》,李亮对《邱少云》从未有过疑问。然而,在一次小学教材编审会上,听老师转述学生的上述疑问,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编委会副主编,李亮很吃惊:“时代不一样了,学生不一样了!”
最终,这篇被采用了数十年的课文,没有入选新近出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偏爱。“陈香救母”、“嫦娥奔月”等传统故事,《论语》、《老子》等经典片断,以及古典诗文,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在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古代诗文占比超过了一半!
时代性也是一大亮点。“活人不进教材”,这个不成文的规矩,随着刘翔、杨利伟、桑兰进入小学语文教材而被渐渐打破。反映国家建设新成就的“神六”、“神七”,已经“飞入”小学语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也已出现在2008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中。“选择最新热点事件进入小学课本,引导孩子关注当下,是个好事!”一位教育界人士说。
“小学教材的变化,是国家进步的缩影。”一位教师感叹,尽管小学语文已告别人教版的“一统天下”,教材多达13个版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面向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翻开苏教版语文,无论页面装帧,还是图案设计,越来越漂亮!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第一页全是图案,教孩子怎么保护视力——这就是以人为本。”
Tag:课堂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课堂艺术
上一篇:对小学语文研探式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