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七年级上同步辅导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由《钱塘湖春行》看一种新的诗歌赏析法» 正文

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由《钱塘湖春行》看一种新的诗歌赏析法

[01-17 23:17:06]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   阅读:8670

概要:古代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如何借助于想象,再创造一个符合诗意的意境呢?只有在诗歌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上下功夫。以诗歌的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再力求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为此,我曾尝试过“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一层一层地剥下来剩下句子的主干,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诗歌赏析的过程。 在歌咏西湖的诗人中,唐代白居易可以说是最熟悉西湖,也与西湖最有感情的诗人。因为他曾任过杭州刺史。他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同传为歌咏西湖的佳作。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早春西湖的具体印象。白居易骑马观赏西湖,紧扣一个“早春”特点,把个西湖描写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首联和尾联交代游踪,扣一个“行”字。从孤山写起,到白沙堤终。首联还写了湖上春水初涨,天上白云重重,水色天光,一片迷茫的景象,勾勒出西湖早春的大致轮廓。尾联点明最爱光顾之处,杨成阴的白沙堤,无限风光,尽在此中。 其实全诗赏析的重点

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由《钱塘湖春行》看一种新的诗歌赏析法,标签:七年级上同步学习,http://www.wenxue9.com

古代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如何借助于想象,再创造一个符合诗意的意境呢?只有在诗歌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上下功夫。以诗歌的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再力求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为此,我曾尝试过“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一层一层地剥下来剩下句子的主干,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诗歌赏析的过程。 在歌咏西湖的诗人中,唐代白居易可以说是最熟悉西湖,也与西湖最有感情的诗人。因为他曾任过杭州刺史。他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同传为歌咏西湖的佳作。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早春西湖的具体印象。白居易骑马观赏西湖,紧扣一个“早春”特点,把个西湖描写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首联和尾联交代游踪,扣一个“行”字。从孤山写起,到白沙堤终。首联还写了湖上春水初涨,天上白云重重,水色天光,一片迷茫的景象,勾勒出西湖早春的大致轮廓。尾联点明最爱光顾之处,杨成阴的白沙堤,无限风光,尽在此中。

其实全诗赏析的重点应在颔联和颈联,他们扣一个“春”字。一般来说,描写春天应离不了花草,小鸟,就一点来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它又有它的高明之处,即紧紧扣住了初春特征。仔细揣摩这几句诗是如何描写初春的特征的呢,“剥而复加”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先看颔联             莺争树-----------------------------------燕啄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莺争树,燕啄泥”是两个主谓结构,“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第一层: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他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了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加了个“早”字“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同样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他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下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了。

第三层:加了个“几处”“谁家”,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再看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化迷人眼  -------------------浅草没马蹄

                乱化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同样,“花迷人眼,草没马蹄”也是两个主谓结构,是一般的陈述。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人想到朱自清《春》的句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马蹄踏在录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汁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第二层:加了个“渐欲”加了个“才能”用词更是精确,那野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迎风盛开,“渐欲”使人想起不久以后姹紫嫣红一片,岂不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才能”显示春草虽生长很快,但毕竟才是初春,草还来不及长得太深,不久过后,草长莺飞,那一片西湖早春的醉人春色,定会叫人流连忘返。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通过修饰语的一层层剥下来,再一层层加上去,层层赏析,更加有利于理解诗意,也更加方便于进入诗的意境之中。“剥而复加,层层赏析”是诗词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Tag:七年级上同步辅导七年级上同步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


上一篇:质疑辛弃疾〈西江月〉词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