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文言文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人教版高三必修)» 正文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人教版高三必修)

[01-19 01:47: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文言文   阅读:8417

概要: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人教版高三必修),标签:文言文翻译,http://www.wenxue9.com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⑥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
(3)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5)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五、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1、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2、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六、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七、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八、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例句 
“又安干毒耶?”(又怎么干去怨恨呢?)
“尔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
“为何人哉?”(是什么人?)
“夫子奚不时来观乎?”(您为什么不时常来参观呢?)
“然则何时而乐耶?”(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欢乐呢?)
九、省略句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文言文文言文翻译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文言文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40个官职名(人教版高三必修)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