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明月千里寄相思 ——浅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郭飞合 陕西省淳化中学 711200 漫步中国古代文学之林,迈入唐诗瑰丽的画廊,没有人不为唐诗的魅力所倾倒。不说那诗人之众、诗作之巨、流派之多,单是那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对句间所凝聚的世间万种风情就会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你会发现自然界的一种造物被不时道出,倾泻着它或是皎洁或是淡淡的银辉。君不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的美景、君不闻“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杨素《赠薛播州》)的感叹、君不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的牵挂……皓月当空,长风拂面乃自然界之一物像,然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缀入,便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而成为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明月之诗”。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但其内蕴的丰富又超过了一般文学现象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定向。它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但其影响之大,却是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难比并的。望月怀远,本是国人的传统心态。数千年来,不只是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神话流传于民间,更有上至屈原的“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下
明月千里寄相思,标签:文学欣赏,http://www.wenxue9.com ——浅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郭飞合 陕西省淳化中学 711200
漫步中国古代文学之林,迈入唐诗瑰丽的画廊,没有人不为唐诗的魅力所倾倒。不说那诗人之众、诗作之巨、流派之多,单是那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对句间所凝聚的世间万种风情就会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你会发现自然界的一种造物被不时道出,倾泻着它或是皎洁或是淡淡的银辉。君不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的美景、君不闻“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杨素《赠薛播州》)的感叹、君不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的牵挂……皓月当空,长风拂面乃自然界之一物像,然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缀入,便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而成为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明月之诗”。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但其内蕴的丰富又超过了一般文学现象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定向。它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但其影响之大,却是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难比并的。
望月怀远,本是国人的传统心态。数千年来,不只是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神话流传于民间,更有上至屈原的“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下至以后文人无数咏月之作流传,而谢庄则以“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赋予月亮以新的内涵,开以月抒写相思的先河。由此,在诗人笔下月亮就成为一个包括相思在内的多重意象的。悠悠苍天,月亮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
1、自然之月。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只有以其显著的特征进入诗人的审美视域才能被尽情抒写。明朗的夜空中,无论是一弯新月,还是满月都曾映照过诗人那注视的双眸,在诗人的眼中,明月首先是以其美好的形象赢得他们的偏爱,然后才会去融入自己的感情的。在诗人的笔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见其光之交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则极写月亮的形象美;“积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则写出了月亮的动态美。在这些诗句中,明月是如此的美好,与周围的景物、与人是那么的和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正是明月这种和谐的优美的形象吸引着诗人不自觉的融入个人感情,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多种意象的情感与形象的统一体。
2、相思之月。“明月千里寄相思”这里的“相思”有较为宽泛的内容。既有对故乡山山水水的怀念,也有对家中亲人的想念,既有对久别情人的思恋,也有对阔别友人的关怀与牵挂。反映在咏月诗中,也就有以下几种较为具体的意象:
① 思乡之月。在中国人的心中,故乡永远是难以忘怀的心结。“水是家乡好,月是故乡圆”月夜思乡已成为中国人传统式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唐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空间,李白的《静夜思》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堪称抒写羁旅天涯的游子与浴血疆场的征夫思乡情怀的典范。两首诗都选取了月华泻光,地如霜降的寂静清冷的深夜环境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思。李白的“床前明月”唱出了一出游子思乡的独角戏,诗直白而未作渲染;而李益的“受降城外月如霜”是为营造“一夜征夫尽望乡”的集体性心理行为创造的环境趋势,其触发点便是那悠悠的芦管。如果说李白的《静夜思》是一盅淡淡的香茗,那么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就是一杯令人心醉的烈酒。与此相类,“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在宏阔的背景下,望月的动作令读者对征人戍边卫国的精神和久别思乡的沉郁情怀回味不尽,感慨万千。
② 亲情之月。故乡的山水令人难忘,故乡的亲友更让游子牵肠挂肚。“千里共婵娟”的明月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范畴中,已成为离人互寄相思的的感情载体。月圆想到人未圆,月缺又想到人不团圆如残月。漏断更残之际,月华如水,透过窗帷,照着游子不眠的双眸。此刻,抛却凡事,神魂飞越,往往会想到对方也在望月,“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饱经战乱之后愈念手足之情跃然纸上。“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深沉的爱,充满了对妻子的怜爱之情。然而唐人抒写相思也并非全是“婉约”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在明月、天山、长风的背景下,征人的相思便也带有豪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