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10-----记叙文运思» 正文

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10-----记叙文运思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472

概要:◇“出事了”,是因为有矛盾冲突,利益的、情感的、性格的……越错综复杂越有看头。◇“出事了”,就得解决,解决就有个过程——精彩的情节渲染点儿,扣人心弦的“疙瘩”吊着胃口慢慢解。所以,下面几个问题你得考虑清楚了:(1)选材料[举例]两个父亲同时给在县城读高中的女儿送学费。一个是直接乘车50里送钱给女儿;一个是挑了一担谷子,带黑走了50里山路,天亮到了集市,然后卖掉谷子给女儿送钱。这两个父亲送钱的材料,写成记叙文给读者留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选材料要有独到的眼力,要善于从材料中发现与话题有关的内容。[举例]这里有一则材料、一个作文题:材料: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女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雨天,她担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晒不干;逢上晴天,她生怕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天还是老样子,只是脑筋变了一变,生活的色彩竟然焕然一新。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

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10-----记叙文运思,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出事了”,是因为有矛盾冲突,利益的、情感的、性格的……越错综复杂越有看头。

◇“出事了”,就得解决,解决就有个过程——精彩的情节渲染点儿,扣人心弦的“疙瘩”吊着胃口慢慢解。

所以,下面几个问题你得考虑清楚了:

(1)选材料

[举例]

两个父亲同时给在县城读高中的女儿送学费。一个是直接乘车50里送钱给女儿;一个是挑了一担谷子,带黑走了50里山路,天亮到了集市,然后卖掉谷子给女儿送钱。

这两个父亲送钱的材料,写成记叙文给读者留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选材料要有独到的眼力,要善于从材料中发现与话题有关的内容。

[举例]

这里有一则材料、一个作文题:

材料: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女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雨天,她担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晒不干;逢上晴天,她生怕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天还是老样子,只是脑筋变了一变,生活的色彩竟然焕然一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请问:上面这则材料能服务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吗?

[分析]

材料讲的是: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看起来,似乎与“感情的亲疏”搭不上边;但我们如果截取材料的前半部分来分析——

老太太由于对儿女的牵挂,使她对天气有着独特的感受,而一般人没有那一份牵挂,则有着另外的认识。如此一来,这材料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把它展开,写成一篇有人物、有事件、有具体情节、有生动描写的记叙文,不是和高考话题天衣无缝了吗?

(2)定基调

基调是一种情绪,就是你对“这个人”“这件事”的情感态度、印象概括。

建议:

◇反复推敲,把这种“情绪”渗透到整个故事中;

◇开头第一句话亮出这种“情绪”。

[举例]

□鲁迅的《藤野先生》,开篇第一句话: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仅此一语,愤懑烦躁的心绪全出,不安于现状批判现状改造现状的锋芒自此语往下贯通全篇。

□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第一句是: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欢快的情绪,欢快的语言,欢快的调子。

余秋雨在《五城记》中是这样为“开封”开头的:

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开篇就让人感觉到了一种沧桑历史的厚重味。

(3)理线索

关于线索,不想多说,只提醒一句:线索,不仅是用来穿故事情节的,还要用来穿记叙要素。

说白了——线索是用来穿出文章结构的。

 

2.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讲故事”不是为了好玩,是为了表达一种情绪、一个思想。

干脆这么说吧——“说事”是为了“说理”;而且,它比起单纯的说理,更有生动、形象的魅力。

[启示]

“思想”(表现为文章的主旨)是故事的灵魂,它主宰着故事的详略剪裁和行文倾向。

具体怎么做?

(1)对关键部分进行具体的叙述、描写。

选取“关键部分”的标准是:

◇写人——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

◇写事——最能体现“事件蕴含的道理”。

(2)用生动的形象表情达意。

用恰当的描写手段,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

(3)聚焦式议论抒情。

[举例]

鲁迅的《孔乙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9----强化文体感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