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①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三、强化训练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 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7、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10、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达到古文翻译&quo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三、强化训练
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 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7、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10、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请看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A组: B组:
行李之往来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怜体无比 复夜引兵出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小结: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二、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又如下列词语:走 去 池 尝 亲戚 臭 江 河 好 涕 牺牲 烈士`
爪牙 谤 卑鄙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小结:词语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练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辨析并修改病句分类训练(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