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文言文虚词» 正文

文言文虚词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363

概要: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

文言文虚词,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创新例文点评(本站收集整理)
《文言文虚词》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