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正文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103

概要:四、题目暗示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可我们的学生往往无视暗示而简单揣测。【例7】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学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参考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长。【例8】阅读杜甫《旅夜书怀》(诗歌见例4),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颔联描写星月之状景,目的何在?(3分)【学生答案】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四、题目暗示

  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可我们的学生往往无视暗示而简单揣测。

  【例7】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学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

  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

  【参考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长。

  【例8】阅读杜甫《旅夜书怀》(诗歌见例4),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颔联描写星月之状景,目的何在?(3分)

  【学生答案】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分析:得1分。题目暗示,要“联系全诗”,此学生答案只是浅层分析句中局部的状景的功能,没有联系全诗,体悟景语潜隐的情语,也没有分析此诗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诗歌是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也就要思考此颔联的星月之状景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服务。

  【参考答案】(1)景中见情,反衬诗人的孤独;(2)诗人将此无垠的星空平野之景,与“细草”“孤舟”“沙鸥”之景,形成强烈对比,烘托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暗示。比如我们根据命题者的“联系(或结合)全文”的暗示,可以意识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与结尾语句的在全文中的几种作用,如此就不至留滞于句子意义的局部理解,而能观照全文,领悟句子的意义与在全文中的作用。



上一页  [1] [2]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高三期中语文复习:基础知识为主 有侧重练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