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正文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278

概要: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1、抓画面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jiao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4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落叶满空山”的景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jiao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示例4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三、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
读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示例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示例2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