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公元与干支纪年相互换算的新方法(高三)» 正文

公元与干支纪年相互换算的新方法(高三)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450

概要: 中国古代的时间概念一、由公元推干支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我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表一:六十干支表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

公元与干支纪年相互换算的新方法(高三),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中国古代的时间概念
一、由公元推干支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我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表一:六十干支表
甲子
0  乙丑
1  丙寅
2  丁卯
3  戊辰
4  己巳
5  庚午
6  辛未
7  壬申
8  癸酉

甲戌
10  乙亥
11  丙子
12  丁丑
13  戊寅
14  己卯
15  庚辰
16  辛巳
17  壬午
18  癸未
19 
甲申
20  乙酉
21  丙戌
22  丁亥
23  戊子
24  己丑
25  庚寅
26  辛卯
27  壬辰
28  癸巳
29 
甲午
30  乙未
31  丙申
32  丁酉
33  戊戌
34  己亥
35  庚子
36  辛丑
37  壬寅
38  癸卯
39 
甲辰
40  乙巳
41  丙午
42  丁未
43  戊申
44  己酉
45  庚戌
46  辛亥
47  壬子
48  癸丑
49 
甲寅
50  乙卯
51  丙辰
52  丁巳
53  戊午
54  己未
55  庚申
56  辛酉
57  壬戌
58  癸亥
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此外,由于六十甲子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而成,十天干按顺序循环使用。也就是说,在干支纪年中,同一天干每十年出现一次,而公元纪年年数采用十进位制。由此推知,某天干必然和公元年份某一固定的尾数(个位数)相对应,于是得出十天干与公元纪年的个位数对照表如下(表二):
 表二:十天干与公元纪年个位数对照表 
  0  9  8  7  6  5  4  3  2  1  公元前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公元  1  2  3  4  5  6  7  8  9  0 

根据表二:凡公元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丁,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癸,余类推;凡公元前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甲,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戊,余类推。换句话说,凡干支纪年称甲某年(如甲子、甲寅)的,其对应的公元纪年的个位数必为4,若是公元前则应为7,其余参照表二类推。
该表二的优点是可以直接用来检查前述由公元推算干支的结果中尾数是否正确,当然也可以与地支配合直接用于换算。其依据是,由于地支数目为十二,在六十干支纪年中地支的循环周期就是十二年。我国古代还有把每个地支分别与某个动物联系在一起的习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十二属相。既然在干支纪年中十二地支是循环使用,那么,在将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相对应时,十二进位的地支与十进位的公元之间仍可以找到一种余数的对应关系。这种余数对应关系可以表述为:无论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的任意年份,如果在除以12后所得余数相同,其分别对应的地支也就应该相同。具体的对应如下表:
 表三 :十二地支与余数对应表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公元前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公元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也就是说,公元后任意一年,如果除以12后余数为3,则该年地支必是亥;若是公元前某年除以12的余数为3,其对应的地支则是午。若某年能被12整除,则对应的公元前、公元后的地支分别是酉、申。其余均可参照表三类推。
     这样一来,如果觉得表一难以记忆的话,也可通过表二和表三分别推出公元前后任意一年的天干和地支。只要记住表二和表三,由公元推干支的问题也同样可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众所周知,完整的六十干支表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通常认为六十干支在当时已用于纪日,但这并不等于那时已用于纪年。文献所见我国古代曾采用多种纪年方法,如岁星纪年、以王公在位的年次纪年等。著名的《春秋》一书就是以鲁国国君在位的时间纪年。真正以政府诏令的形式规定采用干支纪年已是东汉时候的事情了,距今还不足二千年。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历谱中在实行干支纪年以前的某年干支均为后人推算所加。第二,由于我国古代的历法属于阴阳合历,按照传统历法制定的年历长度和现行公历(即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及其前身罗马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之年历长度并不相同,因此,有关公元与干支两种纪年的换算,说公元某年相当于某干支年,都只是一种大致的对应而已,正如现在每年公历的元旦与农历的大年初一总是难以重合一样,这一点也是应该说明的。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古代教育中的名词解释(高三)
《公元与干支纪年相互换算的新方法(高三)》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