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七年级)» 正文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七年级)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867

概要:(1)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 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如:在开学第一次早读中传授诵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 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 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 连续(⌒ )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预习性课文的诵读,重在正字正音,为教学扫清障碍。 复习性课文的诵读,重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的指导,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的再创作。 (2)声情并茂的领诵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要重视范读,并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七年级),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1)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  
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如:在开学第一次早读中传授诵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 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 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 连续(⌒ )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预习性课文的诵读,重在正字正音,为教学扫清障碍。  
复习性课文的诵读,重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的指导,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的再创作。  
(2)声情并茂的领诵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要重视范读,并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叶圣陶)
在早读中,老师常常参与朗读或范读,有时由教师领诵.同时也可以有意培养一些学生成为有特色的领诵者,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使用这种范读或领诵的方法,直接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  
(3)日积月累的扩充式早读  
每天早读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在黑板上摘抄优美语段,美文共赏,作为早读一部分。学生为此就必须去广泛阅读,有意识地去搜集摘录富有哲理文采的语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去博览群书,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  
(4)一显身手的竞赛读  
 人教版课标语文教材后有课外古诗词背诵一栏,每学习完一首诗歌后,就要求学生背诵,所有诗词学完背完后,我利用三天早读课举办赛诗会,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咬字吐词清楚明白并富有感情,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读得异彩纷呈,酣畅淋漓,令人陶醉。学生读出了李白气吞山河的豪迈之情,读出了李商隐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读出了杜甫的心忧天下,读出了刘禹锡的人生哲理……   
在一学年的训练中,学生们爱上了诵读,他们乐于用它来抒发感情,教室里书声琅琅,读书者心无旁骛。  
3、让“响亮”的课堂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阅读场,课文就是师生的具体阅读对象,教师怎样才能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尽,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呢?记得萧蕴说:“读、吟、诵及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那么“响亮”的诵读,将以语文特有的方式,把教学推入一个新的境界——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
对于像《背影》这样的现代文名篇,我们强调诵读;(上文已经举例)对于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我们往往采取以下有效环节来完成:
集体朗读,确立初步的感观接触,在无严格要求的宽松条件下无任何顾虑的读课



www.wenxue9.com
文,以便教师发现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字词句障碍。
教师范读,结合学生的普遍错误进行正确示范朗读,矫正字音,规范断句,强调感情。
学生仿读,强调准确朗读的重要,也为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铺好基石。   
认知默读,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减少学习障碍,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取理解生疏内容的成功感。   
激情诵读,进一步感知熟悉课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拔高诵读要求,作到有情感朗读。 
质疑问读,学生针对较为熟悉的课文将自己仍无法理解的疑点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发问,扫清理解障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就学生未提及的重点基础知识向学生发问,充分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学习探究氛围。   
分组复读,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复述课文落实理解,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巩固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学习。 
比赛竞读,创设氛围提高学生背诵热情,在文言文背诵的积累中潜移默化的培养文言文的语言感知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无疑是文言文学习最根本所在。    
朱自清先生说:“在具体教学中,要就各种体裁的文章运用合适的诵读方法,从而尽显这种体裁文章的本色”。体裁不同,诵读的要求也一定有所不同,体裁相同,也教无定法,这也就为后人的诵读实践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方法并非唯一,只要能实现目标就行。   
三、成效与反思:
 1、“响亮语文”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通过长久记忆所诵读的内容,在口头表达上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碰到情境适当时,就会脱口而出。诵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诵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诵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  
2、“响亮语文”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因为作家的创作总是披情入文,思想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学生反复的把书面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如:在教崔颢的《黄鹤楼》前,我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上课时,我惊人的发现,他们不但能够倒背如流,并早已体味到了崔颢的思乡之情,发出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还能联系实际谈体会和感受,更有甚者,能提及其他诗人词人的思乡之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七年级)》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