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01-19 01:54:2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239

概要:l 梳理文章思路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非凡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忧国忧民后 退隐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思路探微] 节选部分,诗人从“长太息”起笔,下面叙述作者“长太息”的复杂原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性与环境的矛盾。自己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遇到的却是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对此,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时,他一度对自己前此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没有选准道路,发生了抽身后退的闪念。诗人在犹疑、彷徨之中,苦苦思索。最后,诗人认定,自己的操守是正确的,决心至死不变地坚持下去。这13节诗,曲折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波澜——翻腾起伏,汹涌澎湃。l 感知主人公形象《离骚》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l          梳理文章思路
  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非凡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忧国忧民
  后       退隐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思路探微] 
  节选部分,诗人从“长太息”起笔,下面叙述作者“长太息”的复杂原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性与环境的矛盾。自己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遇到的却是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对此,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时,他一度对自己前此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没有选准道路,发生了抽身后退的闪念。诗人在犹疑、彷徨之中,苦苦思索。最后,诗人认定,自己的操守是正确的,决心至死不变地坚持下去。这13节诗,曲折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波澜——翻腾起伏,汹涌澎湃。
  l 感知主人公形象
  《离骚》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yin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领悟内涵] 
  节选部分的诗歌,突出地表现了屈原“好修”、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鉴赏菜单]
  参差的句式
  生动的语言
  美妙的修辞
  深情的述怀
  含蓄的比兴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l  参差的句式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大量运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婉转动人。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骚体诗一般是一句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l          生动的语言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yin。”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yin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点击文学评论]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l美妙的修辞
  1.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独家“偏方”揭秘(人教版高三必修)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