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大兵小将》观后感一个大兵和小将的逃难史, 主题沉重——战争与和平, 却能笑点连连, 少有冷场。这一是依赖成龙大哥招牌式的搞笑, 如表情的诙谐, 打斗的急智, 等等。尤其是和王力宏交手时, 硬桥硬马打不过, 极其无赖的靠戳人伤口取胜一段, 更是引发全场爆笑。二是依靠巧合因素的巧妙设置, 即借由巧合推进故事的发展, 又利用巧合造成故事的转折, 并凭此产生笑料。若光是看笑果, 票价完全赚回。成龙大哥虽然动作上廉颇老矣, 但搞笑上还是能饭一饭的, 王力宏也是表情鬼马, 喜感十足, 完全跳出《色戒》中狭隘的表演空间, 面目一新, 让人惊喜。各色配角也是不可忽略的点缀, 如王宝强一分钟的短暂亮相, 威力十足, 令人喷饭。片子整体呈灰色调, 层次感与真实感俱备, 既契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破败、纷乱、黯淡的特色, 又与梦中出现的那片油菜花地的灿烂明媚形成强烈反差, 让人惊艳。取景也是极好, 满眼都是石头, 石头的尖、钝、厚、薄、粗糙、平滑, 历历在目, 质感强烈, 带有浓厚的雄性气息, 广角镜头下的千丈绝壁, 更是令人难忘。配乐也很出色, 成龙反复哼唱的民谣, 歌词平实, 曲调悠扬,
《大兵小将》观后感,标签: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http://www.wenxue9.com一个大兵和小将的逃难史, 主题沉重——战争与和平, 却能笑点连连, 少有冷场。这一是依赖成龙大哥招牌式的搞笑, 如表情的诙谐, 打斗的急智, 等等。尤其是和王力宏交手时, 硬桥硬马打不过, 极其无赖的靠戳人伤口取胜一段, 更是引发全场爆笑。二是依靠巧合因素的巧妙设置, 即借由巧合推进故事的发展, 又利用巧合造成故事的转折, 并凭此产生笑料。若光是看笑果, 票价完全赚回。成龙大哥虽然动作上廉颇老矣, 但搞笑上还是能饭一饭的, 王力宏也是表情鬼马, 喜感十足, 完全跳出《色戒》中狭隘的表演空间, 面目一新, 让人惊喜。各色配角也是不可忽略的点缀, 如王宝强一分钟的短暂亮相, 威力十足, 令人喷饭。
片子整体呈灰色调, 层次感与真实感俱备, 既契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破败、纷乱、黯淡的特色, 又与梦中出现的那片油菜花地的灿烂明媚形成强烈反差, 让人惊艳。取景也是极好, 满眼都是石头, 石头的尖、钝、厚、薄、粗糙、平滑, 历历在目, 质感强烈, 带有浓厚的雄性气息, 广角镜头下的千丈绝壁, 更是令人难忘。配乐也很出色, 成龙反复哼唱的民谣, 歌词平实, 曲调悠扬, 尤其是结尾采用蒙太奇手法, 一边是王力宏划船远去的场景, 一边是成龙利箭穿心的画面, 歌曲响起, 更是有催泪弹的功效。各演员的表演也是中规中矩, 偶有精彩, 没大错, 缺出挑, 还算合格。只是刘承俊的口条多少让人出戏, 干嘛不找配音呢?
片子的问题, 还是在于人物思想变化的描写缺乏足够清晰和有说服力的逻辑。如成龙饰演的大兵, 典型的"小人物也能成为大英雄"模式, 用力得当完全可以出彩感人, 可导演却仅仅是用贯穿全片的说教"我爹说过……"来完成角色塑造, 并试图依靠最后突然加快的叙事节奏, 来掩盖角色思想转变的突兀和无理。还有刘承俊扮演的二王子, 开头杀人如麻, 视人命如草芥, 结尾却诡异的大反转, 一番痛彻心扉的忏悔后从容自尽, 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导演只着眼于通过其思想转变体现主题, 却忽视了转变前必要的铺垫, 结果只能给人以生硬和割裂之感, 大大削弱片子的感染力。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 还是编剧总拿人物当传声筒, 把观众当白痴, 不断灌输片子的中心思想, 每当看到成龙和王力宏摆足架势的探讨价值观的问题时, 我就感到纠结与蛋疼。这也是国产片的顽症了, 难以根除, 从中也可看出, 编剧的水平只是停留在划分段落大意的层次上。
成龙在之前的《新宿事件》中已经破天荒的死过一回, 这回又死一次, 其中既有博人眼泪的原因, 也是风格转型的需要。迫近耳顺之年的他, 不可能再嚷嚷着从不用替身, 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动作场面也只能在老片里搜寻, 他更多要做的, 是在保持自身喜剧天分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人物塑造的功力, 而这一切, 还得依靠一个好剧本的支持。《大兵小将》是一次挺好的尝试。
写观后感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