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作文观后感《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正文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12-13 18:34:0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观后感   阅读:8171

概要:《大校的女儿》观后感18集电视连续剧《大校的女儿》昨晚播完了,我也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它是一部促人奋进的好戏。我认为好在它塑造了一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人。他们是剧中人,也是现实社会的概括、升华和反映。其中尤其塑造了大校的女儿韩琳和从战士做起,驻过军校,后来从连、营、团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升到师长的姜士安。他们既幸福,又不幸福。他们幸福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条件和场所;他们又不幸,不幸在婚姻都不美满。韩琳虽然在婚姻上“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她积极上进的性格。她大学没有上成(被副司令员的女儿张雁南顶替了),学了护士,她在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她喜欢文学,常常写点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投给报章杂志,不断得以发表,鼓舞她的勇气,更加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领导发现了这棵“苗子”,调她专门从事了文学创作工作。她非常注意深入部队,深入生活,深入现场,亲身体验部队的生活和战士的欢乐和思想祈望,甚至她的视线也没有放弃观察军人家属的苦乐。她为军区话剧团写了不少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剧目,受到战士的欢迎和军区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姜士安可以说是我们部队中成千上万领导干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标签: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http://www.wenxue9.com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18集电视连续剧《大校的女儿》昨晚播完了,我也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它是一部促人奋进的好戏。我认为好在它塑造了一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人。他们是剧中人,也是现实社会的概括、升华和反映。其中尤其塑造了大校的女儿韩琳和从战士做起,驻过军校,后来从连、营、团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升到师长的姜士安。他们既幸福,又不幸福。他们幸福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条件和场所;他们又不幸,不幸在婚姻都不美满。

韩琳虽然在婚姻上“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她积极上进的性格。她大学没有上成(被副司令员的女儿张雁南顶替了),学了护士,她在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她喜欢文学,常常写点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投给报章杂志,不断得以发表,鼓舞她的勇气,更加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领导发现了这棵“苗子”,调她专门从事了文学创作工作。她非常注意深入部队,深入生活,深入现场,亲身体验部队的生活和战士的欢乐和思想祈望,甚至她的视线也没有放弃观察军人家属的苦乐。她为军区话剧团写了不少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剧目,受到战士的欢迎和军区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姜士安可以说是我们部队中成千上万领导干部的典型,他作风扎实,常常和部队摸爬滚打在一起,对部队要求十分严格,又十分关爱战士的思想和生活,做到体贴入微。既是一位要求十分严格的长官,又是一位和蔼的父辈。最明显的例子是每年做好复员战士的工作;还有在对待处理三团团长林志怀为了帮助自己的下属而违反了纪律的事,既批评严格,处理宽容大度。从姜士安的身上学到如何在严格的部队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关心爱护下属。

姜士安师长所在的这个师,适逢部队50万大裁军,师要缩编为旅,而且已经确定师、团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当然也包括师长姜士安。干部思想动荡,姜士安以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压住内心的不安,依然是自己作出榜样加强干部的管理。就在这个关头,上级下达紧急命令,令这个师去参加抗洪抢险,部队以高昂的斗志,个个干部身先士卒,经过六天六夜出生入死的战斗,终于战胜洪水,堵住了大堤的缺口。得到军区领导的表扬和肯定。部队最后去向如何,剧情没有交代,只是姜士安带着将军的军衔在银幕上晃了一晃,……。

作家韩琳也把儿子留在父母身旁,自己跟随抗洪救灾的部队深入与洪水战斗的第一线,获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人们说:“将门出虎子”,或者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些话有它一定的道理,这在于老一辈对子女的正确的、严格的教育和熏陶。姜士安的儿子姜龙为了完成父亲的要求和爷爷的愿望也以自愿者的身份来参加抗洪现场的战斗。他和一个战士在巡察堤防时,发现堤坝漏水冒泡的隐患,两人毫不犹豫地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江堵漏,危情消除了姜龙在那里?人们都在悬念着他时,戏剧结束前姜龙获救,站立在大堤上,……。姜龙还十分欣赏那位战士对他说的一个道理,战士问他:“世界上什么东西用钱买不到?”战士告诉他:“是本事!”

姜士安和韩琳本来是相爱的,但是他们遵守了为人做事的美德,相互支持和关怀,保持了同志的关系。当姜士安得知妻子翠华在公公突然去世后,忍受巨大的悲痛,没有告诉在抗洪一线姜士安,以免影响他的工作时,姜士安对韩琳说:“翠华是位好军属。”这就告诉人们这个家庭将会美满的生活下去。

这部电视剧的作者说:“以前大家所熟悉的我那些作品是‘写’出来的,但这部作品是‘流’出来的。‘写’是写别人的故事,‘流’是流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部好作品,看后给人以鼓舞,从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在部队的话怎样作一个勇往直前的指挥员,和一个遵守纪律又像“小老虎”一样的战士。这个连续剧可以说百看不厌,再放时我还要看。《戈壁母亲》中央电视台又重播,我又收看,继续从中获得精神力量。

 

写观后感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Tag:观后感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观后感


上一篇:《长江7号》观后感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