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生物之间通过哪些因素形成一定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播放重新编辑的有关内容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最后教师应归纳出:“生物之间形成一定关系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居住空间、领地和配偶等。生物间特定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然后引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3.生物的种内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此部分内容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或者举例生动地讲解,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种内的两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以下过程供参考:(1)种内互助录像:蜜蜂群体生活片段等。提问:工蜂、蜂王、雄蜂在群体中是如何分工协作的?归纳:三种蜜蜂的职能木同,但分工协作有利于蜜蜂群体的生存和繁衍。再举蚂蚁、白蚁、飞蝗、鱼类、鸟类、草食哺乳动物群居生活的实例,进一步明确种内互助是种内关系的一种形式,以及种内互助又分为“社会性”群聚和“非社会性”群聚两种主要类型。(2)种内斗争录像:雄鹿间的角斗,雄孔雀开屏等。提问:同种生物这种个体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归纳:这
高二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标签:生物教学案例,高中生物教案,http://www.wenxue9.com
2.生物之间通过哪些因素形成一定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播放重新编辑的有关内容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最后教师应归纳出:“生物之间形成一定关系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居住空间、领地和配偶等。生物间特定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然后引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生物的种内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此部分内容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或者举例生动地讲解,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种内的两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以下过程供参考:
(1)种内互助
录像:蜜蜂群体生活片段等。
提问:工蜂、蜂王、雄蜂在群体中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归纳:三种蜜蜂的职能木同,但分工协作有利于蜜蜂群体的生存和繁衍。再举蚂蚁、白蚁、飞蝗、鱼类、鸟类、草食哺乳动物群居生活的实例,进一步明确种内互助是种内关系的一种形式,以及种内互助又分为“社会性”群聚和“非社会性”群聚两种主要类型。
(2)种内斗争
录像:雄鹿间的角斗,雄孔雀开屏等。
提问:同种生物这种个体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归纳:这是一种种内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斗争失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生物种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利的。
(3)提问:狼攻击麝牛时,狼之间表现出种内互助,主麝牛之间也表现出种内互助。狼捕到食物后,彼此间争夺食物,由互助关系转化为斗争关系。请问: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利?这一生物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归纳出:
①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对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有利的。
②说明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哲理。
③结群是种内互助的一种常见形式。结群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伤时的。“社会性”昆虫是结群的最高形式。
4.生物的种间关系比较复杂,也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让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几种主要关系和概念,并将这四种种间关系进行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l)共生:双方有利
实例:地衣。介绍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的共生体。真菌的菌丝长人单细胞藻内,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二者在生理上互补,为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物质,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生存。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共生后,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共生的实例,上述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
(2)寄生: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实例:人与蛔虫,大豆与菟丝子等。寄生的实例学生可以举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概括出各种寄生关系的实质,寄生物与宿主的特定关系说明二者之间互为生态因素的。
www.wenxue9.com
(3)竞争:往往排除一方
实例:介绍俄国生态学家高斯在1934年的实验(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巴克实验(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
对上述两个实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
①竞争的概念。
②两个物种生态要求越一致,竞争就越激烈,竞争将导致两种结局:一个物种被排除;两个物种发生分化(如达尔文地雀,见后面的小资料)。
③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排除现象只能在人为实验中看到,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看到竞争的结果。
(4)捕食:一方有利,一方致死
实例:让学生举出捕食的实例,并分析归纳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互相之间有什么生态影响。应归纳强调以下几点:
①捕食是动物吃动物这样一种弱肉强食的种间关系。草食动物吃植物不是捕食关系,是一种植食关系。
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的消长是相互制约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出示下列三个坐标图(下图),让学生分析A与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上述内容在学生讨论分析后应归纳出:(一)为共生图像,表示AB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二)为竞争图像,表示A B两种生物开始时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以后则此消彼长,你死我活。(三)为捕食图像,表示AB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后增者后减少;后增后减少者为捕食者,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B图像的最高点低于A图像的最高点,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间的复杂关系,可用投影打出下列一段内容,并分析回答生物间存在几种关系。“有一种植物的根可深入苹果树枝内部,并吸收苹果树的养料。如果一株苹果树上生长许多这种植物,就会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这种植物可结出甜美的浆果,由几种鸟类替它传播种子。”分析上述具体内容,归纳出上述生物间存在寄生、竞争、植食和种内斗争的关系。
5.本节课的结束语:“生物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关系是生物长期生态适应的结果。这种关系的相对稳定对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题是本章的起始内容,初步接触生态学知识,首先要树立学生学习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了这个基本观点才能统帅本章内容的学习,才能逐步形成研究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的能力。
2.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全球、全国、本地区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严重的生态问题就在你的身边,摆在人类的面前,引起他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调动他们学习生态学知识的积极性。
3.要善于组织学生将已知的知识、生物学现象与所学的新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行本质上的概括。总之,本部分内容要从学生的感性出发,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教师主导作用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防教师逐条逐句地分析讲解。
4.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身临其境学习有关的生态学知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上一页 [1] [2]
Tag: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生物教学案例,高中生物教案,生物教学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