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生物教学高中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 正文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

[03-23 15:03:13]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8444

概要:1.观看受精作用的动画过程并阅读课本相关材料,分析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观看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各阶段细胞的名称及数目和染色体动态变化。3.观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何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时期的概念以及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4.观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理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5.观看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6.分析总结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7.分析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8.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堂小结。9.分析、思考课堂练习。10.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设计动画演示:演示精子、卵子形态,以及精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针对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出问题:染色体数目在上下代是否稳定不变?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课外资料: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登(E.van Beneden,1846-1910)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标签:生物教学案例,高中生物教案,http://www.wenxue9.com
  1.观看受精作用的动画过程并阅读课本相关材料,分析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观看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各阶段细胞的名称及数目和染色体动态变化。
  3.观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何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时期的概念以及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观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理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
  5.观看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6.分析总结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7.分析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8.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9.分析、思考课堂练习。
  10.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设计
  动画演示:演示精子、卵子形态,以及精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
  针对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出问题:染色体数目在上下代是否稳定不变?
  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课外资料:
  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登(E.van Beneden,1846-1910)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根据这一发现,生物学家推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否则生物每繁殖一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增加一倍。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无论动物还是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目的:引起学生兴趣,实现Brophy提出的“可教学时刻”即学生“愿学时刻”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资料提出问题:染色体在什么时候减少一半?减少怎么样的一半?
  进而导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目的: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通过提出假设问题而引出新课题,以起动学生的思维。
www.wenxue9.com
  (二)教学探索设计
  【探索点1】精原细胞是如何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
  ①动画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
  目的:让学生在整体上对减数分裂有一个初步认识。
  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知识链: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1精原细胞 → 1初级精母细胞 → 2次级精母细胞 → 4精子细胞 → 4精子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观察动画能力,并能够记录、整理观察的结果。
  【探索点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②教师特别说明:精巢中的一部分精原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精原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的形成过程。
  目的:把减数分裂中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的东西,使学生看到了联会时的动态变化,真正理解联会与四分体。这些内容也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动画方式解决了以往学生的抽象和形象不相符的问题。
  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理解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四分体?
  目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演示。
  ⑤教师的点拨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过程推出概念,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⑥教师提出问题: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目的:关键是为了让学生从高起点来分析考虑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对于染色体的减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⑦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仔细分析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分析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根本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有联会才能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探索点3】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①教师提出问题: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②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目的:为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同时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探索点4】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目的:关键是为了让学生从高起点来分析考虑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对于染色体的减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①教师提出问题: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②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目的:为了让学生观察、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及数目变化。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能使其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探索点5】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www.wenxue9.com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①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②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③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探索点6】什么是减数分裂?
  ①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减数分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生物教学案例,高中生物教案生物教学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二生物绪论教学设计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