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 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以“陋室”居者的生活行为作描述主体,以显示其“德”何以为“馨”的所在,以证明“陋室”之不陋,所以,虽也有寓意在其中,也是言志之作,却并非运用“托物言志”之法。 辨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对此文写作方法的基本认识,也关系到我们的教材编者应该把怎样的个人见识“提示”给教师和学生,还关系到我们的教师该如何面对写入课本中的种种制约。以我的眼光来看,此文在不同层次中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细心体会其间的不同与关联,有益于理解此文的深厚内涵。 文章开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用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整齐排列而成。前两句是喻体,顺势推出第三句以揭示本意,并使本意在蓄势之后而发,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其本意是说:正如山的“有仙则名”和水的“有龙则灵”
谈《陋室铭》的写作艺术,标签:八年级上同步学习,http://www.wenxue9.com
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
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以“陋室”居者的生活行为作描述主体,以显示其“德”何以为“馨”的所在,以证明“陋室”之不陋,所以,虽也有寓意在其中,也是言志之作,却并非运用“托物言志”之法。
辨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对此文写作方法的基本认识,也关系到我们的教材编者应该把怎样的个人见识“提示”给教师和学生,还关系到我们的教师该如何面对写入课本中的种种制约。以我的眼光来看,此文在不同层次中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细心体会其间的不同与关联,有益于理解此文的深厚内涵。
文章开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用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整齐排列而成。前两句是喻体,顺势推出第三句以揭示本意,并使本意在蓄势之后而发,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其本意是说:正如山的“有仙则名”和水的“有龙则灵”一样,只有当人有了馨香之“德”时,“陋室”也便不陋,有了非常广阔的生活天地与心灵世界。这里有比喻,也有议论,自然并非“托物言志”。
紧接着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仿佛用两组对句构成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一个对句描写陋室之外的自然景色,但由于一个“上”字,一个“入”字,将室外之景引入到台阶之上,门帘之中,其实是引入到室中人的视觉观赏之中。临阶看苔绿,隔帘观草青,人与自然的亲近,带来了无限的生命意趣,正是华屋峻宇之中难以体验的诗的意境。后一个对句,则是以议论的方式写自己的人际交往。“有鸿儒”与“无白丁”虽是以对偶法中的“反对”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有鸿儒”暗含的是欣然的接受和自觉的追求;“无白丁”暗含的则是傲然的排斥和主动的拒绝。也就是说,在“陋室”之中,可以断然地将无学无德的世俗之徒拒之门外,留下一块自由的天地供学高德馨的“鸿儒”们放意地“谈笑”。这正是君子人格外化为生活行为的具体说明,有“言志”之美,亦非“托物”之法。
再下文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是叙述“陋室”生活的又一情形。这是说自己有时可以像陶渊明那样悠然地调抚着素琴,有时可以自在地浏览着经卷,任凭自己的精神随着琴声驰骋向无边的时空,放纵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佛教对于生命的觉悟。而这样的生活,既没有繁华场所中种种俗乐的扰乱,也没有碌碌官场堆案盈几的公文的劳累,那才是人生真正的潇洒,才有真正的生命意义。而这意义是借行为的叙述与感受的论说传达的,同样不属“托物言志”之列。
文章最后,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比自己的“陋室”,仍然不是对“陋室”本身的描写,而是借前贤以比自己。这“诸葛庐”、“子云亭”连同自己的“陋室”都可以视为一种象征,其间寓意遥深,但终究还不是“托物”之法。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汉书·扬雄传》云:扬雄“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看来,诸葛亮居草庐时的“淡泊”,扬雄处陋室时的“清静”,都是作者所倾慕的人生,他自然要把这二人引为同调,要想在“诸葛庐”、“子云亭”以及陶渊明的“草屋”之后,将自己的“陋室”同列于天地之间。于是,呼应前句,总括全文,自然推出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杳杳情怀,荡荡余音,千载以来,使后人不能不为之叹赏。
Tag:八年级上同步辅导,八年级上同步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八年级上同步辅导
上一篇:读刘禹锡《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