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赵鑫珊作品选:人生的目的问题» 正文

赵鑫珊作品选:人生的目的问题

[01-18 15:20:28]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阅读:8728

概要:道破根本,才能走出迷茫;看破“红尘”,才能找到大归宿、大自在,真正(不只是观念上)与宇宙同体、与圣人同心;也才能热爱人生、善待人生、脚踏实地顺其自然而又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一切后天形成的目的、愿望、要求、计划方案以善恶、是非、好坏等有差别的道德观念,固然给人生带来短暂的支撑、欢愉和认识方便,同样也给人带来苦恼、忧郁、愤懑、痛苦与不安,使人生不堪重负,甚至死也不得安息。 诚如一则禅语所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所有人生问题,其实皆心生。心动神摇,魂魄不安,身心相累,自然没有幸福与健康;倒是大超脱、大智慧、大自在、大清静,使人脑空神静,身安心宁,体健魄旺,而后无所不可以为。 15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常态思维与特异思维的关系,能够达到大超脱大虚无又大不虚无的境界,能够从容不迫地放弃一切而最后又拿起一切。生活在现实时空的人,连纯粹观念意义上的超脱也难以做到 ,生活不能没有支撑,身心总要有所皈依,不管客观有没有人生目的,主观上都要努力寻找一个。我们不能夺人权利、拂人好意。况且,按常态思维方式来理解,有总比无强。 16有理想比没有理想强,理想比目的更接近实际,本

赵鑫珊作品选:人生的目的问题,标签:高中同步辅导,http://www.wenxue9.com

道破根本,才能走出迷茫;看破“红尘”,才能找到大归宿、大自在,真正(不只是观念上)与宇宙同体、与圣人同心;也才能热爱人生、善待人生、脚踏实地顺其自然而又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一切后天形成的目的、愿望、要求、计划方案以善恶、是非、好坏等有差别的道德观念,固然给人生带来短暂的支撑、欢愉和认识方便,同样也给人带来苦恼、忧郁、愤懑、痛苦与不安,使人生不堪重负,甚至死也不得安息。

诚如一则禅语所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所有人生问题,其实皆心生。心动神摇,魂魄不安,身心相累,自然没有幸福与健康;倒是大超脱、大智慧、大自在、大清静,使人脑空神静,身安心宁,体健魄旺,而后无所不可以为。

15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常态思维与特异思维的关系,能够达到大超脱大虚无又大不虚无的境界,能够从容不迫地放弃一切而最后又拿起一切。生活在现实时空的人,连纯粹观念意义上的超脱也难以做到 ,生活不能没有支撑,身心总要有所皈依,不管客观有没有人生目的,主观上都要努力寻找一个。我们不能夺人权利、拂人好意。况且,按常态思维方式来理解,有总比无强。

16
有理想比没有理想强,理想比目的更接近实际,本意在于勾画人生蓝图,催人努力奋进。理想是加速机、推动器,激励人由一个境界向又一个境界进发。没有理想,生活便没有动力。诸多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科学家们,无不从小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正是那些以人类进步为已任的伟大理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旷世奇才,使他们能够在艰难困难中坚持下去,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让后来人享用他们的奋斗成果。理想使人生放出异彩,使空虚变得充实、平凡变得高大、短暂变得永恒。理想是人生的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共同的理想连接共同的事业,组成灯的海洋,照耀人类前进的道路。诚如柳萌所言,任何时候“不要熄灭心中的灯塔”。

17
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强。目标是理想的具体化、阶段化,比理想更具体,更容易实现。无数目标的纵向组合,把人送往理想的境地,同时也把人送向生命的终点。目标使人生变得具体而明确、紧张而充实。没有目标,终日惶惶,不知所在,不知所往,身无所系,心无所想,一时一刻痛苦难耐,成年成月空度时光。难免“志士嗟日短,愁人短夜长!”

18
有追求比没有追求强。追求使人生丰富多采。追求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在的,可以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是一团朦胧的意绪,可以在意结果,也可以专注过程。追求比理想和目标更注重于精神享受。五颜六色的追求构成五颜六色的世界,使人乐不知返,不知不觉皱纹刻满额头,白发染上双鬓。即使生命快要终结,凭着一缕气息,一丝游魂,也希望能再柱杖漫步于黄昏的小树林中,回到儿童时代嘻戏游乐的郊外。有品位的追求赋于生命无穷审美意义。

19
有奉献比没有奉献强。需要有个别需要与群体需要、局部需要与整体需要、眼前需要与长远需要之别,理想 、目标、追求也有个人理想与人类理想、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自我追求与时代追求之分。自我需要、局部需要、眼前需要应包涵于人类需要、整体需要、长远需要之中,个人理想、目标、追求应与人类理想、目标、追求相一致。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尺度在于对人类奉献的大小,而不在于张扬自我的程度有多大,更不能搞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贬低他人与抬高自已相结合。有奉献胜于无奉献,自觉奉献胜于客观奉献,主动奉献胜于被动奉献。

20
有境界比没有境界强。“大道为公,天下为公,立党为公,一心为公”,是天下之至理。个体精神、时代精神、人类精神要依次上升为宇宙精神。小理想、小追求、小奉献是小境界,因为小境界注重的是完善自我,在满足自我的同时,客观地被动地为人类带来某些利益。大理想、大目标、大追求、大奉献是大境界,大境界考虑的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普渡众生利乐有情,后我乃至无我。人生不能没有境界。小境界出小智慧积小功德乃小道,大境界出大智慧积大功德乃大道。

21
人心千种万种,人生千姿百态。宇宙只给了人类一颗本质心、洁净心,人类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却衍化出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妄念无穷、欲火中烧的情感心。千奇百怪的人生现象都可以用千奇百怪的人生理论来注释,千奇百怪的人生理论又来自千差万别的人生需要,千差万别的需要无非是各不相同的社会实践,人生经历、人文背景、历史传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真是环环相因,因因相果,果又为因。纵有千口万口,也难以用语言说的一清二白。

22
人生需要目的,并不是意味着人生就有目的,更不意味人生就是为了目的。根本性的、具有无限包容量的目的既然难以寻找,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目的就只能是一种规定、一种选择,是人类理性之网竭力捕捞的结果。选择与规定意味着放弃更多选择与规定的可能性,漏掉的或许是整个一个世界,因为未被我们选择和我们还不知道可以选择的实在太丰富了。也就是说,如果人生为目的而活着,即使这个目的再美妙,也就有了限制,失去了更丰富更自由更有意义地活着的本义。确立目的也就失去了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人活着要有目的,但又不能为目的而活着。

人生目的问题(四)
元辰

心安是故乡

23
人最根本的需要,是精神家园。家园故土之所以难舍难分,不仅是因为它曾经抚育我们的躯体,而且在于它曾经抚育我们的灵魂。精神的家园比物质的家园更重要,抽象的家园比具体的家园更重要。远游万里,远离故土,乡愁无限。谁说乡愁不是以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人生需要各式各样的精神家园。家园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支柱。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对哲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德国哲学家谢林也曾给自已的精神哲学命名为《精神漂泊归记》。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写道:

“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末,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由我们创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去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他们的最强有力的动机。……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象,使我们在那里感到就象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上一篇:《失街亭》教改案例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