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 正文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诗词教学   阅读:8710

概要: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 杏坛归客的博客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不仅是一座文学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中有不少关于我国民俗的篇章,既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一定的民俗历史研究价值。春节历来是我国民间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唐宋诗词中关于春节民俗的内容很多。 我国有守岁的习俗,在古诗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守岁的习俗始于何时,典籍中没有记载。“守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杜位宅守岁》中:“守岁阿咸家,椒盘已烦花。”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描写。白居易有《客中守岁》诗:“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这些“守岁”诗对于研究“守岁”民俗,无疑是宝贵的资料。 北宋诗人孔平仲在《上元作》一诗中写道:春来雾雨久不收,上元三日月如秋。倾城娱乐竟沽酒,旧岁丰登仍足油……太守凭高列歌吹,游人哄笑欢俳优……侍觞行食皆官妓,目眙不言语成偷。短长赤白皆英校,但取一笑余何求……归来?如打五鼓,春寒惨惨吹驼裘。群儿嬉戏尚未寝,更看紫姑花满头。这首诗写的是,一郡之长的太守在元宵之夜与民共度佳节的情景。一向严厉的太守,在此良宵破例允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标签:诗词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 

杏坛归客的博客


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不仅是一座文学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中有不少关于我国民俗的篇章,既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一定的民俗历史研究价值。

春节历来是我国民间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唐宋诗词中关于春节民俗的内容很多。    

我国有守岁的习俗,在古诗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守岁的习俗始于何时,典籍中没有记载。“守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杜位宅守岁》中:“守岁阿咸家,椒盘已烦花。”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描写。白居易有《客中守岁》诗:“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这些“守岁”诗对于研究“守岁”民俗,无疑是宝贵的资料。
  北宋诗人孔平仲在《上元作》一诗中写道:

春来雾雨久不收,上元三日月如秋。倾城娱乐竟沽酒,旧岁丰登仍足油……太守凭高列歌吹,游人哄笑欢俳优……侍觞行食皆官妓,目眙不言语成偷。短长赤白皆英校,但取一笑余何求……归来?如打五鼓,春寒惨惨吹驼裘。群儿嬉戏尚未寝,更看紫姑花满头。

这首诗写的是,一郡之长的太守在元宵之夜与民共度佳节的情景。一向严厉的太守,在此良宵破例允许他的部属与百姓一起狂欢。他本人也游乐了一宿,天亮前又和民众一起去迎紫姑神。

在家庭关系上,封建社会一向是长者为尊,儿孙辈是不能跟长者平起平坐的。可是在年节团圆中,却可打破这一戒律,老少和谐相处。宋代诗人郑望之在《除夕》一诗中写道:

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

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这首诗写的是年夜饭中喝屠苏酒的情景。在一个数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大家欢聚在一起,儿孙们无拘无束,一个接一个地畅饮屠苏酒。等轮到这位长者喝酒时,元日的太阳已经升起老高。

在男女关系上,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是“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尤其在家庭中,服侍长辈、伺候丈夫是她们的专职。但在年节时,也常常发生角色的颠倒。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一诗中就这样写道:

女唱儿歌去踏青,阿婆笑语伴渠行。

只亏郎罢优轻杀,阰子双担挈酒瓶。

诗中那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在明媚的春光里,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兴高采烈地到野外踏青。她的妈妈说说笑笑地陪伴着她,一向威严的父亲此时却扮演了服务的角色,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后面随行。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以女子为中心的和美游春图。   

 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音留)。”(《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杨巨源《元日观朝》:“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寿酒年年太液池”“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许浑:“千官共削奸臣计,万国初衔圣主恩。”(《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宋代的王安石《元日》诗可以视为其中之翘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春节诗。作者通过爆竹、春风、屠苏、曈曈日、换旧符,把春节热闹的气氛描写得有声有色,表达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立志改革的雄心壮志,点出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寓意。与此同时,诗中也反映出过春节放鞭炮、饮酒、换桃符(后来演变为贴春联)欢庆佳节的习俗。

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日童日童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Tag: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上一篇:《石灰吟》教案1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