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明代史论家屠隆说过:“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从根本上说,虚实相生是诗词意境的基本内涵、基本审美特征和内在结构特征,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方法。 在意境与意象的关系上,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句名言:“境生于象外。”北大袁行霈教授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漂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聚集而成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首诗所蕴含的意境是一个浑融一体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无限扩展的想象空间,是一个充满生气的活的肌体,蕴含不尽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味、韵外之致。一首诗所含的意境包含着无数意象。诗人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意象写入诗中。换句话说,写入诗中的意象仅仅是整个意境所包含的全部意象的一部分。整个意境包括两部分意象:一是有选择地写入诗中的意象,二是如唐代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即写入诗中的意象及其组合所引发生成的想象中的“
论诗词意境营构的虚实相生/李文庆,标签:诗词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明代史论家屠隆说过:“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从根本上说,虚实相生是诗词意境的基本内涵、基本审美特征和内在结构特征,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方法。
在意境与意象的关系上,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句名言:“境生于象外。”北大袁行霈教授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漂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聚集而成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首诗所蕴含的意境是一个浑融一体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无限扩展的想象空间,是一个充满生气的活的肌体,蕴含不尽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味、韵外之致。一首诗所含的意境包含着无数意象。诗人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意象写入诗中。换句话说,写入诗中的意象仅仅是整个意境所包含的全部意象的一部分。整个意境包括两部分意象:一是有选择地写入诗中的意象,二是如唐代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即写入诗中的意象及其组合所引发生成的想象中的“象”。诗中之象加上象外之象,形成诗的整个意境。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引用了梅尧臣的一句名言:“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言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里所说的“如在目前”的“难写之景”,指的是写入诗中的意象(景象、物象、事象等等);这里所说的“见于言外”的部分,指的是“象外之象”。写入诗中的意象及其组合是相对较实的部分,而象外之象是想象中的意象,是相对较虚的部分。顾祖钊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明智地把一首诗的整个意境分为“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指出:“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写入诗中的意象及其巧妙组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引发“象外之象”,换句话说,描写诗中“实境”完全是为了引发生成实境之外的“虚境”,从而形成一首诗的整个意境。正如书中指出,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而生。在意境创造过程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这就告诉我们,在诗歌创作中要正确处理实境与虚境的关系,作到以虚境引领实境,以实境引发虚境,虚实相生,以实启虚。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七绝《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又题为《闺意献张水部》。诗中所描写的闺房情事,是实境部分,由此而引发读者想象到作者与张籍及主考官之间的微妙人际关系情景,是意想中的虚境部分。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就在于表达作者参加科举考试前的期待和不安心情,因此引发读者生成虚境部分是此时创作的关键。作者在虚境的引领、制约下巧妙地描写诗中实境部分,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以闺房情事为描写对象,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并希望张籍给予援引。实境部分为虚境部分服务,以虚领实,以实启虚,虚实相生,妙手偶得。词也是这样。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宋代严羽所谓的“唯在兴趣”,清代王士稹所谓的“神韵”,王国维所谓的“境界”,都是与虚实相生这一意境的基本内涵、基本审美特征、内在结构特征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是虚实相生的必然结果。可见,坚持虚实相生,以虚境引领实境,以实境引发虚境的基本创作方法是诗词意境的基本内涵、基本审美特征、内在结构特征的内在要求,是诗词意境营构的基本途径,是诗词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