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论诗词意境营构的虚实相生/李文庆» 正文

论诗词意境营构的虚实相生/李文庆

[01-19 00:52:0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诗词教学   阅读:8870

概要:但是必须看到,虚实相生的基本创作方法,说到这里才说了问题的一半。因为虚境不可能凭空产生,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写上,也就是说,最好的虚境也要有实境引发生成,因此功夫全在实境的描写上。而诗中“实境”的描写也有实景与虚景、实写与虚写、实笔与虚笔,一句话,实象与虚象之分,也有一个虚实相生的问题。古往今来,许多优秀诗人为了有效地引发虚境,在诗中“实境”的描写上大量采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诗中“实境”描写的虚实相生写法有几种常见的情形:有实无虚,光写实景,不写虚景。清代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说过:“唐诗妙处在虚处,宋诗妙处在实处。”但是,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正如当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说:“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实则有尽,虚则无穷。诗词全篇光有实景实象,没有虚景虚象,是不留下“空白”,不能引发读者想象以形成深远的虚境,往往难以成为优秀作品。例如,晚唐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之一:“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树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此诗曰:“景实而无趣。”虽然诗

论诗词意境营构的虚实相生/李文庆,标签:诗词教学大全,http://www.wenxue9.com

但是必须看到,虚实相生的基本创作方法,说到这里才说了问题的一半。因为虚境不可能凭空产生,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写上,也就是说,最好的虚境也要有实境引发生成,因此功夫全在实境的描写上。而诗中“实境”的描写也有实景与虚景、实写与虚写、实笔与虚笔,一句话,实象与虚象之分,也有一个虚实相生的问题。古往今来,许多优秀诗人为了有效地引发虚境,在诗中“实境”的描写上大量采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诗中“实境”描写的虚实相生写法有几种常见的情形:有实无虚,光写实景,不写虚景。清代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说过:“唐诗妙处在虚处,宋诗妙处在实处。”但是,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正如当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说:“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实则有尽,虚则无穷。诗词全篇光有实景实象,没有虚景虚象,是不留下“空白”,不能引发读者想象以形成深远的虚境,往往难以成为优秀作品。例如,晚唐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之一:“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树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此诗曰:“景实而无趣。”虽然诗中的景色写得也很美,但句句都是山家可见到的实景将读者的视野局限在诗中所写实景的范围,未能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难以引发联想形成虚境,言尽意止,淡乎寡味。当然光写实景,不写虚景,却留下“空白”,以实隐虚,也能写出诗词杰作,但需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且留待下文论述。

诗中“实境”描写,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或先实后虚,或先虚后实;或以实为主,或以虚为主;或以虚写实,或以实写虚;或以实生虚,或以虚补实等等。例如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第一句写实,第二句实中有虚,“入海流”写的是意想中的景。三、四两句,以虚写为主,“千里目”是虚,而“一层楼”是化虚为实,虚中含实。“更上一层楼”会有什么千里景象?诗人留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诗中所写的虚景虚象把读者引向更加高远广阔的视野。虚实结合的诗中意象组合诱发生成浑融一体的意想中的境界,寄寓了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王之涣另一首七绝《凉州词》同样是运用虚实相生、以实生虚表现手法的典范。又如,唐代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利用“落梅花”的意象,点明听到的是《梅花落》曲,化虚为实。楼上闻笛,笛音好象梅花飘落,化实为虚。又如晚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思路曲折,在时空交错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一、二句实写,三、四句用“何当”两字领起愿望,预想团聚时的甜蜜、欢畅与温馨。这是意想中的景象,是虚写。虚境中的夫妻团聚将要“话”些什么?留给读者想象,生成一片空阔的虚境。两地远隔的苦苦相思,流落异乡的寂寞悲凉,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尽寓诗的整个意境之中。宋代也有许多虚实相生的优秀诗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园外所见的描写是实景,由此引起的对百花盛开、满园春色的推测联想是虚写。诗的三、四两句,“一枝红杏”是实景,“春色满园”是虚景。“关不住”的“春色满园”可以引发联翩浮想,引发深刻的哲理思考。又如苏轼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两句写尽了西湖的水光山色,晴姿雨态,全面概括了杭州西湖的旖旎风光,是实写。后两句运实入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天下闻名的古代越国美女西施,写出了西湖山水美的意态神韵,是虚写。从此,西子之喻成为对西湖的定评。大家熟悉的清代郑板桥的七绝《竹石》,其妙处也主要是在实景的描写中巧妙地处理了虚实关系。诗的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得偏实一些。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得偏虚一些。后两句由实入虚,虚写意想中的竹劲。全诗虚实结合,成功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精神气质。

尾句虚写,以虚传神。此种写法在绝句中最为常见。这类例子很多如当代荀万里的七绝《登山作》:“不惜平生四体勤,群山登罢又河汾。归来检点衣冠候,双袖犹藏万里云。”前三句写实,末句写虚,袖藏“万里云”是意想中的虚景,由此虚景才能引发虚境,才能传神。又如山东省甄秀荣的七绝《送别》:“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里柳含烟。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诗人巧借红豆喻夕阳,以晚霞满天喻惜别之意、相思之情,使人回味无穷,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是以虚传神的精品。再如福建省蔡厚示的七绝《井冈山作》:“一路秋声上井冈,丹枫金菊喜初霜。玉龙潭底波光碧,欲挽清流洗浊肠。”此诗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虚景引发意境的表现手法。

虚写为主,化实为虚。有的诗词作品甚至全篇基本上都写虚景。例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称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值得一生去品味)
《论诗词意境营构的虚实相生/李文庆》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