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间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寓情于事:“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我的老师》 寓情于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寓情于理:“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六、线索:是贯穿于全文的主线。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是布局的重要手段。 人物线索:以人物的见闻、事迹为线索。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的贫富变化为线索;《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事件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谁是狗的主人为线索;《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 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最后一课》(去上学——上课前——上课时——散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到下午七点,人物相继出场为线索。 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记叙文阅读,标签:记叙文阅读大全,http://www.wenxue9.com
间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寓情于事:“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我的老师》
寓情于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寓情于理:“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六、线索:是贯穿于全文的主线。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是布局的重要手段。
人物线索:以人物的见闻、事迹为线索。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的贫富变化为线索;《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事件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谁是狗的主人为线索;《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
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最后一课》(去上学——上课前——上课时——散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到下午七点,人物相继出场为线索。
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三味书屋)。
物品线索:以某一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我的第一本书》以一本书为线索(引出第一本书——追问书的故事——父亲灯下补书——送书——转学);《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七、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指什么?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
1、并列式
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空间并列;《春》盼春、绘春、颂春,不同角度并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主体部分分三个不同内容的典型事例并列。
2、连贯式
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如《最后一课》的内容是按:“上学路上——上课前——上课时——散学”来安排结构的。
3、递进式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如《荔枝蜜》,被蜂螫了,厌蜂——喝了荔枝蜜,想看蜂——看到蜜蜂劳动后,赞蜂——由赞蜂进而赞像蜜蜂一样的劳动人民。
4、总分式
(1)总——分——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2)总——分。如《春》的绘春部分先总写大地回春,再分别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
(3)分——总。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主要介绍四种方法:
1、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
2、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如《我的老师》
3、按选材的角度的变化来划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4、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如《背影》
八、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提炼与概括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
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敬畏自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驿路梨花》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我的老师》
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记叙文阅读
上一篇: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