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我国四大名著的回目都是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撰写的,也是一个有价值的考点,所以复习时要强化积累,多阅读。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回目链接: 《水浒》: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红楼梦》: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02吉林) (撰写题)例7、(2004年福州)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简析:此题考查的是外国名著,要求补全名人对联,补对联时:一要注意补出的下联要与上联的字数相等、格式相同(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二要注意补出的内容必须与上联相关。答案: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对策:强化名著阅读(回目、关键人物、重要情节) (简答题)例8、下面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副对联,你能从语言、内容 、哲理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副对联的妙处吗? 青海: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赏析:此联妙在字形的精雕细刻,上下联所有的字的偏旁都是第一个字,上联字字含水,下联字字含金(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我国四大名著的回目都是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撰写的,也是一个有价值的考点,所以复习时要强化积累,多阅读。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回目链接:
《水浒》: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红楼梦》: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02吉林)
(撰写题)例7、(2004年福州)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简析:此题考查的是外国名著,要求补全名人对联,补对联时:一要注意补出的下联要与上联的字数相等、格式相同(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二要注意补出的内容必须与上联相关。答案: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对策:强化名著阅读(回目、关键人物、重要情节)
(简答题)例8、下面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副对联,你能从语言、内容 、哲理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副对联的妙处吗?
青海: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赏析:此联妙在字形的精雕细刻,上下联所有的字的偏旁都是第一个字,上联字字含水,下联字字含金(语言),写出了青海的景观和甘肃的资源(内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关注环境,又呼吁资源意识,理想与现实同步,实在精妙(哲理)。
温馨提示:对联赏析的角度较多,指出对联所写的内容,体会对联倾注的情感,辨识对联蕴涵的哲理,品味对联运用的语言技巧。
(简答题)例9 、下面这副温州江心屿的奇联,令游客叹为观止。请你来读读这副对联,并说说其妙处。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赏析:这副奇联据说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作。该联巧妙地运用了汉语一字多音、多义和谐音的特点,形成了多种读法。上联八个“朝“字的二、五、七字读“chao”,作“朝见”解,其余都读作“ zhao”,作“早晨”解;下联八个“长”字的二、五、七字读“zhang”,作“涨”解,其余都读凿“chang”,作“常”解。照此理解,应读作“云早朝,早早朝,早朝早散;潮常涨,常常涨,常涨常消。”此外,“早早”可理解为“天天早晨”,读作“云早朝,早早朝,早早朝散;潮常涨,常常涨,常常涨消。”还有一种读法是“云早早朝,早早朝,早早散;潮常常涨,常常涨,常常消。”
对策:提高鉴赏能力(内容、情感、哲理、语言)
三、能力操练
总结:上联:选择题、拓展题、撰写题、简答题,题题各异 横批:多多积累
下联:常识类、诗文类、名著类、赏析类,类类不同
四、板书设置
了解对联常识
加强诗文积累
中考对联考查目的及复习策略 关注名胜古迹
增加名著阅读
提高鉴赏能力
能力操练场
1、(2004年邵阳)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两袖清风存正气. a、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b、莫愁两鬓霜雪寒
C、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D、风吹不动天边月 d、一间陋室遗书香
2. (2004年黄冈)由“四面湖山收 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3、(2004年海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1)范仲淹 ______________ 。
(2 ) 欧阳修 _______________ 。
4、集名句,成对联。(古诗积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4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