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诗歌鉴赏术语» 正文

高考诗歌鉴赏术语

[01-18 23:21:3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362

概要: 赏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 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 说明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赏析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 的“送”字。 动静 说明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句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面描写 说明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

高考诗歌鉴赏术语,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赏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
  
   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
  
  
   说明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赏析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
  
   的“送”字。
  
  
  
   动静
  
  
   说明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句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面描写
  
  
   说明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
  
   面描写。
  
  
   例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胸臆
  
  
   说明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赏析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
  
   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说明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言志
  
   说明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赏析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意象
  
   说明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例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赏析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意境
  
  
   说明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
  
   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例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赏析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
  
  
   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

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上一页  [1] [2]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术语》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