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正文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01-18 23:21:35]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368

概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时代则可分为古诗和新诗。课本选入的古代诗歌时代跨度大、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内涵丰富,阅读时要注意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了解古诗特有的节奏、感知它的声韵之美,并通过探究诗歌的意境来领会其内容和思想情感。那么,怎样有效地去阅读古代诗歌、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呢?一、扫除字词障碍(包括查明典故) 有些诗有较多典故,读下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工具书来帮助阅读。比如李商隐的《锦瑟》就运用了庄生梦蝶、望帝啼鹃、南海鲛人、蓝田玉山等典故,只有查清了这些典故的含义,才能搞清作者用典意图即他想通过用典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读诗可能碰到这种情况,读词亦然。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典故来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才大略及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显得豪放刚劲而又沉郁苍凉。还有一些诗歌则有许多生僻的字词,如《诗经》中《静女》一诗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又纯朴的情感,同时又把姑娘的轻松俏皮、善解人意表现得活灵活现。但是,如果连诗中的“姝”、“娈”、“炜”、“洵”等词的含义都不懂,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时代则可分为古诗和新诗。课本选入的古代诗歌时代跨度大、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内涵丰富,阅读时要注意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了解古诗特有的节奏、感知它的声韵之美,并通过探究诗歌的意境来领会其内容和思想情感。

那么,怎样有效地去阅读古代诗歌、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呢?

一、扫除字词障碍(包括查明典故)

有些诗有较多典故,读下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工具书来帮助阅读。比如李商隐的《锦瑟》就运用了庄生梦蝶、望帝啼鹃、南海鲛人、蓝田玉山等典故,只有查清了这些典故的含义,才能搞清作者用典意图即他想通过用典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读诗可能碰到这种情况,读词亦然。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典故来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才大略及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显得豪放刚劲而又沉郁苍凉。

还有一些诗歌则有许多生僻的字词,如《诗经》中《静女》一诗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又纯朴的情感,同时又把姑娘的轻松俏皮、善解人意表现得活灵活现。但是,如果连诗中的“姝”、“娈”、“炜”、“洵”等词的含义都不懂,又怎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呢?可见,要读懂诗歌,领会其美好的意境,先扫除字词障碍是多么重要了。

二、了解有关情况

要深入了解一首诗词,除了要扫除字词障碍外,还需了解有关方面的情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题目,二是作者有关情况(尤其是和作品关系密切的情况),三是作者的写作风格。

当然,不是对所有的诗题、词题都需要研究,但有些题却非研究不可。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了题目之后,我们就知道作者是借历史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而不是用史家的方式来评论历史人物了。像这样的题目就值得推敲。

第二是了解作者有关情况。这也是分析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以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为例,如果不去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而只从诗面看,也不过是一首怀乡之作。前六句写对京都生活的厌倦及闲极无聊之情,末两句则写心念回乡的急切心情,如此而已。但如果你对陆游的经历有所了解,对诗的理解就会加深很多。陆游一生“寄意恢复 ”,但由于受到朝中投降派的阻挠,壮志始终无法实现,因而悲愤异常。写这首诗时,作者已六十多岁了。当时他奉召到临安,担任一个闲职。这本非他所愿,但圣命难违,又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接受下来。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体会到平静冰面下的汹涌暗流,才能读出淡淡文字中的无比的悲愤之情。

第三是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要对一个诗人的写作风格有较深刻的理解,必须研读这一诗人一定量的作品。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较困难,也是没用必要的。但对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有个最基本的了解,却并不困难,同时也是必要的。如曹操的诗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李白诗感情奔放,极富浪漫色彩;杜甫诗沉郁凝重,诗风富于变化。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词颓蘼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分析诗词,若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之首,可是看看他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其悲戚哀婉并不在李清照《声声慢》之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标点符号用法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