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自持的力量。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叶圣陶老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文本,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本的脉络思路。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又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2010年浙江卷《静流》第12题就是: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文章开头历来是作者苦心经营之处,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切口 进行考前高效复习,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
叶圣陶老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文本,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本的脉络思路。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又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
2010年浙江卷《静流》第12题就是: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文章开头历来是作者苦心经营之处,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头戏之一。文章开头在文本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意义,作用大致为: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这类题目在2010年的试卷中还出现在四川卷《自然》第14题: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010年全国卷Ⅱ《大河家》第14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学生若能熟悉关于开头的常见作用,在理清文本脉络的前提下,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的,答题时注意根据具体文本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即可。
2010年浙江卷 《静流》第15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
本题考查对精彩语句的品味鉴赏及其在行文中的作用,可按照题目要求分别从“写法”、“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考虑的是修辞手法,前两句“荒原一般”、“如静海流深”是明喻,后两句的“尘埃”、“波澜”是借喻。其次从结构形式来看,四句话各成一段落,承上启下。最后结合表达方式思考,与其他部分以叙事为主不同,这四句更多的是描写作者的看法和感受。由此,可得出答案: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求学生对这些结构作用、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熟练掌握,绝不止于帮助他们从容完成对文学类文本的相关阅读赏析,而且还要使他们的在学习与模仿中提升写作技巧。当然,其间学生从掌握到在写作中的自然运用,是需要教师明确加以引导的。
(三)延伸经典作品
在阅读完《静流》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另一篇也关于两代人间情感的名家作品,龙应台的《目送》(又名《不必追》)。
龙应台(1952~),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目送》、《亲爱的安德烈》、《请用文明来说服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