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板书)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
高中地理选修一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标签: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www.wenxue9.com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板书)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这里的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如土地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1995年2月,我国大陆人口已达到12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6亿人。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例如: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我国土地很辽阔,但其中将近一半难以利用。人口又多,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一半的国土上,从人均量来看,我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从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国最紧缺的资源之一。人口与淡水的关系。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没有水,人无法生活,生产也无法进行。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都程度不同地缺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尤为严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从人口与淡水的关系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对于上述现象,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了解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估计方法等。由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两重特性,所以,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不同的观点,这是我们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此外,我们还应具体了解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情况,针对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状况等,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及我国的环境关系,认识到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Tag: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地理教学 - 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中地理选修一人口素质与环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