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常识网健康保健养生保健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正文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10-18 20:52:56]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养生保健   阅读:8153

概要: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在练功的基本要求上,大体是一致的,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调息、调身、调心 -练习气功的要领 -练功注意事项 1.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标签:养生保健知识,养生知识,养生秘诀,http://www.wenxue9.com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在练功的基本要求上,大体是一致的,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调息、调身、调心

    -练习气功的要领

    -练功注意事项

    1.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屈时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此所谓“三圆式站桩”。

    坐,有自由式和盘膝式两种:自由式,选适当高度之椅。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盘膝是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上身姿势皆同自由式。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适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时,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可意守丹田练丹功;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实行。

    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

    2.练习气功的要领

    著名气功师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1] [2]  下一页


Tag: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知识,养生知识,养生秘诀健康保健 - 养生保健


上一篇:气功养生常识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