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荆轲逐秦王》翻译教学参考» 正文

《荆轲逐秦王》翻译教学参考

[01-19 02:36:06]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951

概要: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轻身重义,有高于生命的)『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提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

《荆轲逐秦王》翻译教学参考,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轻身重义,有高于生命的)
『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提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四、小结:
第一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商议计谋、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五、作业:思考和练习二 。熟读课文至少5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二、三两部分。
『课堂衔接』检查作业。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讲9、10自然段。
2、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3、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4、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2、讨论思考题。明确: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为五层:

□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

□倚柱笑骂(18自然段) □行刺失败(19自然段)
②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方法: 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词句点拨: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千金之资”是“币物”的定语。币:礼品。古时玉、帛、圭、壁等统称币。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为先,即为之先。省略介词宾语。
③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介词“于”。
④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⑤“使使以闻大王”与“使毕使于前”:使使:派遣使者;使毕使:让完成使命。
⑥轲既取图奉之……故不可立拔:这一段动作描写多用短句,具有急迫、紧张的表达效果。
⑦而秦法……非有诏不得上:插叙一笔,行文有张有弛,内容缜密,使“以手共博之’算实可信。
⑧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承前省略主语“群臣”。
⑨被八创:被:动词,遭受;创:名词,伤。不是被动句。
⑩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如“侍殿上”。
三、继续研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性阅读。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荆轲逐秦王》翻译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