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 气。 D.用人应重德才,伊尹、吕尚出身卑微而得重用的掌故,于今仍有借鉴的价值。二、(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凱之,宋镇军将军、湘洲刺史。宪人未弱冠,州辟议曹①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②,抚军主簿③。元徽④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摘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⑤。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⑥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崇。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⑦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太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
语文模拟试题(二),标签:高中其他素材,http://www.wenxue9.comD.用人应重德才,伊尹、吕尚出身卑微而得重用的掌故,于今仍有借鉴的价值。
二、(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凱之,宋镇军将军、湘洲刺史。宪人未弱冠,州辟议曹①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②,抚军主簿③。元徽④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摘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⑤。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⑥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崇。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⑦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太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比至高祖⑧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⑨,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
[注]①议曹:州郡所辟的属吏 ②比部郎:南北朝时,尚书有比部曹,掌法制、律令等。 ③主簿:掌文书、印鉴的吏员。 ④元徽:南朝宋后废帝刘昱的年号,始于公元473年。 ⑤内史,魏晋南北朝时,皇帝向王国派内史,总理王国政务。 ⑥纲纪:主管 事务的吏员。 ⑦制吏:隋以前,刺史是由皇帝派出的督察各郡的长官,权力很大,与后世只是一个州的长官不同。 ⑧高祖:梁武帝箫衍。下文“天监”是他的第一个年号,始于公元502年。 ⑨担石(dān dàn):一担之量,比喻很少。
1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奸摘伏,多如此类 摘伏:揭发藏匿的罪犯
B.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 权要:以权力相要挟
C.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率然:全部这样
D.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还堵:四周土墙(别无长物)
12.下列句子中红色的“之”字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顶是
A.无为多言,吾得之矣 (指判断牛是谁家的办法)
B.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 (指因疾病而死的人)
C.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指吕文度所建的宪邸)
D.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指“宪之不与相闻”这件事)
以下13--14题中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
A.两家的诉讼的证据都有理,前后让人不能判决
B.两家的讼词、证据都有理,前后让人不能判决
C.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后县令不能判决
D.两家的诉讼的证据都一样,前后县令不能判决
14.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
A.顾宪之拿出官府的粮食,派仆从营管守护弃在路边的死者。
B.顾宪之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救护患病无助的百姓。
C.顾宪之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营管守护弃在路边的死者。
D.顾宪之拿出官府的粮食,派仆从设法救护患病无助的百姓。
1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顾宪之“清俭”的一组是
①发奸摘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②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
③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同,民俗遂改。
④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⑤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
⑥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顾宪之弱冠之年即任南宋建康令,决冤狱,拒请托,抑贪残,百姓因此心平气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