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语文模拟试题(二)» 正文

语文模拟试题(二)

[01-18 15:50:1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阅读:8790

概要: B.顾宪之在衡阳为官时,一心为民处置瘟疫造成的祸害,并教化民众,使全郡大治。 C.顾宪之志节刚正,治理会稽郡时,抑制佞幸之臣在乡里大造府邸,不与其通音问。 D.顾宪之虽连任郡宰,却无甚私财,因病重还乡之后竟“不免饥寒”,足见一生清廉。 三、(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0题 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句子表达: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shāng)是不断增加的。显然,能量守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守衡,是运动的结果──能量虽然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人们力所能及的只是实现这个转化。这就是说,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 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硫和其他气体逸散了,我们再也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作同样的功了。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这一名称,以此作为不能再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量单位。 河水下落时可驱动水轮

语文模拟试题(二),标签:高中其他素材,http://www.wenxue9.com
    B.顾宪之在衡阳为官时,一心为民处置瘟疫造成的祸害,并教化民众,使全郡大治。

    C.顾宪之志节刚正,治理会稽郡时,抑制佞幸之臣在乡里大造府邸,不与其通音问。

    D.顾宪之虽连任郡宰,却无甚私财,因病重还乡之后竟“不免饥寒”,足见一生清廉。

    三、(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0题

    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句子表达: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shāng)是不断增加的。显然,能量守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守衡,是运动的结果──能量虽然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人们力所能及的只是实现这个转化。这就是说,世间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都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已。

    烧掉一块煤,它的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却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硫和其他气体逸散了,我们再也不能把同一块煤重新烧一次来作同样的功了。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这一名称,以此作为不能再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量单位。

    河水下落时可驱动水轮发电,这时它的能量状态是“有效的”;当它下落在水平面上成为没有势能的“死水”时,其能量状态则是“无效的”。人们不希望熵的增加,但又必须正视难以遏制的一定的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的事实,也就是产生污染(即熵)的事实。耗散的能量就是污染(而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熵的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只能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从理论上说,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罄(也称之为“热寂”)。但现在不是悲哀的时候,科学预示着:宇宙中属于人类的不只一颗星球。

    17.对第一段中画横线的一句话的理解,叙述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A.能量守衡。能量可以转化,但它只能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耗散的方向)转化。

    B.能量守衡。能量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C.能量可表现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种状态,并遵循能量守衡相互转化。

    D.能量的不同聚集与转化造成了万物的不同形态、结构和运动,这就是能量守衡。

    18.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熵可以表示损失了能在将来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

    B.熵就是污染的同义词,因为污染就是耗散的能量。

    C.熵是各种能量状态的总和,它总是趋向最大的量。

    D.熵是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量单位。

    19.对“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可以表示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总和。

    B.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罄只是理论上的推断。

    C.这是能量只能不断沿耗散方向转化的结果。

    D.地球的有效能量会告馨,那时熵为最大值。

    20.对本文中的重要信息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热力学的定律包括能量守衡定律和熵的定律。

    B.熵,是热力学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一定的能量被转化为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

    D.熵,揭示了地球能量会告馨的原因。

   

第Ⅱ卷(共90   分)

 

    本卷各题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四、(共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14题

    在中华民族中,汉族不能算一个宗教性很强的民族。我们信仰的宗教最大最古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一个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佛教。除了道士和和尚尼姑以外,老百姓信这两种宗教都信得马马虎虎。佛教庙里有时有道教的神,反之亦然。然而佛道两种庙里有时竟会出现一个孔子、一个关圣帝君文武二圣人。在过去,有钱的阔人家里办大出丧,既请和尚念经,也请道士,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团和气,处之泰然。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宗教战争。

    然而在利用宗教达到政治目的或其他目的的方面,汉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本领,其他民族望尘莫及。专就弥勒而论,他本是佛教中的未来佛,在佛教教义中有突出的地位。然而一到中国,人们把他塑在每一所佛教庙里,一进山门,首先看到的那一位肚皮肥大、胖胖的、面含微笑的佛爷就是弥勒佛,让人们觉得好玩。其他佛爷像前香烟缭绕,热热闹闹;他的像前则往往是烟销火灭,冷冷清清

    可是,换一个场合,当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甚至平民老百姓,想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却忽然想起了这一位佛爷,觉得他这个未来佛的头衔颇可以加以利用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上一篇:《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语文模拟试题(二)》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