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概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唐代的武则天,以一妇女而贬子窃位。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天授元年),沙门怀义与法郎等十人进《大云经》,陈符命,说武则天是弥勒下生,当代唐作阎浮提主。则天大喜,制颁天下,到处建立大云寺。武则天本人未必相信什么未来佛。有人说她是弥勒降生,从佛教教义上来看也是荒唐可笑的。然而对武则天来说,这却是天大的一根稻草,非牢牢抓住不可。到了695年(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她又给自己加上了“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就是弥勒佛的意译。可见她真正俨然以弥勒佛自居了。 《隋书》卷三《炀帝记》上:“(大业)六年(610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花,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胨遇而斩之”于是都下大索,与相连坐者千余家。”同书载:“(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这个向海明也自称是“弥勒出世”。到了唐代,甚至唐代以后,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农民也有假“弥勒降生”的名义聚众兴兵者。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中国人利用宗教信仰达到政治目的,对象决不止弥勒一
语文模拟试题(二),标签:高中其他素材,http://www.wenxue9.com《隋书》卷三《炀帝记》上:“(大业)六年(610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花,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胨遇而斩之”于是都下大索,与相连坐者千余家。”同书载:“(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这个向海明也自称是“弥勒出世”。到了唐代,甚至唐代以后,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农民也有假“弥勒降生”的名义聚众兴兵者。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中国人利用宗教信仰达到政治目的,对象决不止弥勒一个。利用佛教其他神灵者有之,利用道教者有之,利用摩尼教者有之。我认为,连太平天国也是利用耶稣教的,洪秀全并不是虔诚的耶稣教徒。
总之,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但是利用宗教却广泛而精明。这在汉族的民族性中是优是劣,由读者自己去评断吧。(季羡林《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有删节)
21.“他的像前则往往是烟销火灭,冷冷清清”,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作简要解说(4分)
答:通常,人们看见弥勒佛□□□□□□□□□□□□□□□□□这说明□□□□□□□□□。(填写的文字不超过26个)
22.作者认为“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但是利用宗教却广泛而精明”。这里,“广泛而精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5分)
答:“广泛而精明”,是指 □□□□□□□□□□□□□□□□□□□□□□□□□□□□□□□□□□□□□□□□。(填空的文字不超过40个)
23.回顾历史,汉族对待宗教的态度在“民族性中是优是劣”,有待评断。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述自己的评断。(5分)
答: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弥勒佛像前,虽然往往是烟销火灭,冷冷清清,但他笑口常开的形象不仅让人们感到可亲近,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祥和的气氛。
B.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宗教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汉族本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各种宗教的势力都是孱弱无力的。
C.如果不是沙门怀义与法郎第十人进《大云经》,说武则天是弥勒所生,这位贬子窃位的妇女是很难“代唐作阎浮提主”的。
D.“(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说明农民聚众兴兵进行革命时,都极力扩大宗教势力。
E.汉人对宗教并不虔诚,这是历史事实。这说明,宗教在中国历代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有限的,不应夸大它的作用。
答:【 】【 】
五、(12分)
25.依照下面正反对照的排比句式,以表述你对“兴趣”或“习惯”的见解(字数、词不必拘泥例句)(3分),(不超过50个字)
股票,可以说好,可以说坏;可以盈,可以亏;可以让你满面春风,也可以让你垂头丧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